当前位置:

2016年中西医结合助理辅导精华:小儿脱水的分类总结

发表时间:2015/11/2 14:10:3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1.脱水程度反映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一般根据精神、神志、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前囟、眼窝、尿量及就诊时体重等综合分析判断。常将其分轻、中、重三度。

(1)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以下(30~50ml/kg)。患儿精神正常或稍差;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前囟轻度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l0%(50~l00ml/kg)。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力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i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脉搏增快,血压稍降或正常。

(3)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l0%以上(100~120ml/kg)。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灰白或有花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干燥,失去弹性;眼窝、前囟深度凹陷,闭目露睛;哭时无泪;舌无津,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等。

2.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常用血清钠含量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脱水时,由于水和电解质(主要是钠)丢失的比例不同,据此将脱水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三种类型。等渗性脱水最为常见,其次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少见。

(1)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主要是Na+)以血浆含量浓度成比例丢失,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血清钠浓度为l30~150mmol/L临床上最多见于呕吐、腹泻、进食不足等原因所致。损失的体液主要为循环血容量和间质液,细胞内液无明显改变。由于肾脏可以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使体液维持在等渗状态,因此临床所见的脱水多属等渗性。

(2)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损失量比水多,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低,血清钠l30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临床上多见于营养不良性慢性腹泻、补液时输人大量非电解质溶液、慢性肾脏疾病、充血。li心力衰竭病儿长期禁盐并反复应用利尿剂,以及大面积烧伤损失

血浆过多者。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低,水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更明显,同时出现细胞内水肿(包括神经细胞水肿)。临床特点为脱水症状比其他两种类型严重,更易发生休克。患儿可有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或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3)高渗性脱水:电解质损失量比水少(失水比例大于失钠),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血清钠>l50mmol/L,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临床上多见于病程较短的呕吐、腹泻伴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多而给水不足(如昏迷、发热、高温环境、呼吸增快)、口服或静脉注入过多的等渗或高渗液、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使用大剂量脱水剂等患儿。由于细胞外液量减少,其渗透压增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水自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得到部分补偿,故在失水量相等的情况下,脱水征较上述两种脱水为轻,循环障碍症状也不明显,但在严重脱水时亦可发生休克。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和细胞内脱水,患儿呈现黏膜和皮肤干燥明显,烦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严重者出现神经细胞脱水、皱缩,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破裂出血,亦可发生脑血栓。

相关推荐:

2016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宝典

2016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热烈招生中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