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书刊校对业务
一、 校对工作的规范和程序
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新闻出版署《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读制度
责任校对制度
责任校对: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质量、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三校一读制度:一般书刊三次校对一次通读才能付印、重点书刊工具书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具备中级以上出版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担任
三校一读重点:校次不可减少、终校不可由低于中级校对、非专业校对担任
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基本操作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
誊样:过红:过录:责编负责,责任校对复核检查
核红:对红:复红:校次间核红、付印清样核红、三校在比照原稿校对之前核红
付印清样核红:完成三校通读由编辑审改后退排版改正的校样叫付印样、专人核对、责任校对复核、责任编辑、复审者、终审者认定
一般操作模式:基本模式、连校模式、分校模式、人机结合模式
基本模式:初校-改样-核红+二校+誊样-改样-核红+三校+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连校模式:初校-二校-三校+誊样+技术整理-改样-核红+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分校模式:初校-二校+誊样+文字技术整理-改样-核红+三校-通读+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付印清样核红-付印
校对符号:见考试大纲
二、 校对人员的职责
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忠于原稿、填写原稿疑问单
各校次校对人员的职责:
通读职责: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样必要时核对原稿、消灭错误、隐性的差错、知识性差错、病句、语法错误、名称前后统一
责任校对职责:参与各校次校对、进行文字技术整理、检查校改质量、通读付印样
初校以校异同为主任务
三、 文字技术整理
文字技术整理: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保持多人校对时的体例统一
文字技术整理要求:核对相关文字、检查版面格式、处理标题、检查图片、整理表格、检查复核校改之处、检查页面的下转上接之处
核对相关文字:主要标志文字、目录、书眉
检查版面格式:核对图文格式和位置、检查标题体系、检查引文注文、通观全部校样检查版面
处理标题:密排题、疏排题、装饰题、单行题、多行题、图解题
检查图片:文先图后的原则、和合图不能拆必须排成双跨单形式,竖放的跨面居中排、不占页码的彩色插页要注明第几面与第几面之间
整理表格:改设拆栏表和叠栏表、变换表格格式、表格跨面或接排
表格跨面或接排:和合表、续表
续表:续表表头在单码面上靠订口起排,在双码面上靠翻口起排,每面都必须排表头,如表头各栏头编有序号,转面排时可只重复序号而略去栏头
检查复核:简化字、异体字、繁体字、异形词、数字、标点符号、量和单位、校对符号用法、笔误、汉语拼音字母的字体是否标明、外文字母是否用印刷体、注明文种及字体、接排还是分开、转行分音节是否准确等
四、 电子原稿排版校样的校对
由电子原稿转换成排版校样:转换、图文编辑、组版、改样、图文输出
电子原稿转换为激光照排校样的操作流程:
编辑在计算机上编辑加工整理-复审者、终审者审核-排版单位文件转换、改版-打出校样
原稿排版单位文件转换改版-打出纸质原稿-编辑加工整理
激光照排校样中常见差错:
纸质原稿形成的校样:文字输入错误、漏行漏段
电子原稿形成校样:符号冷僻字容易乱码、字母的正体斜体变化、表格格式差错
文字输入差错:拆字有误导致别字、击键失误导致别字、误看原稿导致输入别字、多字漏字与颠倒字、造字差错
误看原稿导致输入别字:错分字、错合字、草字误判、形似字误判
排版操作差错:版面文字重复、文字中出现多余符号、漏行漏段、邻行邻位错改、转页差错、格式前对后错、出现背题、转行不合要求、字体错误、字母混淆
计算机系统引起的差错:系统部兼容或感染病毒导致出错、简化字繁体字转换差错、表格续排差错
校对软件的运用
校对软件的优势:校对范围广查错率高、校对速度快功能多、开放性能好
校对软件的缺点:误报错率高、不能准确校是非
人机结合校对模式:纸质原稿校对模式、电子原稿校对模式
纸质原稿校对模式:人工初校+文字技术整理+誊样—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读—改样—付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电子原稿校对模式:计算机初校(文字性差错)--人工二校(校是非)+文字技术整理—改样—人工核红—计算机三校(校改动后的差错)--人工通读—改样—复印清样人工核红—付印
电子原稿校对特点:操作过程无纸化、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通读成为主要校对手段、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