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6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2)

发表时间:2016/9/23 11:51: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本卷共分为 1小题,作答时间为 150分钟,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1、背景材料

1.79岁的董华佝着身子,费力地拉着一辆两轮板车。车上躺着的,是她的妯娌杜梅,年过八旬的杜梅因高烧处于近乎昏睡的状态。从家到最近的诊所,两公里的路程,董华不得不走走停停。

春节.对于董华和杜梅来说,过得有些“凄凉”。两位老人并非老无所依,只不过她们的孩子全部在外务工,只剩二老留守家中。

像董华、杜梅这样的留守老人,正越来越多地出现。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董华和杜梅的家,在湖北省监利县裴铺村。这个村庄,如今已有了新型农村的样子,一排排两层小楼的房子,显得很气派。只是,不少新房子大门上的锁,已经有些锈迹了。村里的“常住人口”——老人,仍习惯于老旧的瓦房。

“孩子们出门打工挣钱,盖了新房子,但是都不回来住了。”董华老人虽已年过古稀,但身子还很硬朗.除了照顾两个孙子辈的孩子,还要去地里耕种。到了季节,甚至背着沉重的农药罐子在高过她身高的棉花地里呆上一个多小时。

“原来,一到夏天,吃饭的时候,我家老屋前面就挤满了人,一边说笑,一边拿着盆子大的碗吃面条。晚上,大人小孩都到这里乘凉,到了半夜,还有人在这里摇着蒲扇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董华坐在自家老屋的门口,看着门前的小院说,“现在他们都出去了。”

如今,董华只能与妯娌杜梅相伴,互相照顾。两位老人最怕的就是有个头疼脑热,为了省钱,小毛病都硬扛了过来,只有像杜梅高烧不退这种情况,才会去诊所。

“儿子常年不在家,老是想儿子,也没啥办法,电话费贵,没什么事他们也不会打电话回来。”董华说完,无奈地叹了口气。

2.下午3点多,午觉刚醒,杨桂香翻出一张碟片看了起来。“这是去年退休聚会时录的,里面有我,还唱了段《花木兰从军》。”杨桂香说,估计再聚起来难了,只能看碟子怀念下这些朋友。今年72岁的杨桂香,老家在北京。1974年来宜昌,在“六一二厂”工作了40年,如今退休在家。在宜昌生活了这么久,杨桂香还是一口京腔。“我喜欢出去溜达,外面人多,凑个热闹。”杨桂香说,前两年,老伴患病去世,儿女又不在身边,一下子觉得屋里空荡荡的。每天6点起床,去外面买菜回来,除了回家做饭吃,杨桂香几乎很少呆在家。小区里,退休同事爱打打牌、聊聊天,杨桂香坐不住。退休后,常常到宜昌附近景区逛逛。前两天,杨桂香去逛了三峡竹海,回来累得腰酸背疼。“活到这把年纪了,得对自己好点。”她说,自己有退休工资,平时。想吃零食、水果就买,生活上不能亏待自己。

前段时间,杨桂香去公园锻炼,被健身器材弄伤了腿,缝了15针,遭了不少罪,现在特别小心。杨桂香说,自己最大心愿,就是身体健康,能有个人说说话。

和农村“留守老人”相比,城区老人物质上更丰富.大多没有经济负担,却更怕“精神空巢”。和年轻人相比,老人消遣、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常见的就是跳舞、健身或者下棋、打牌。约七成老人表示,衣食住行不发愁,却最怕生病和孤独。不少老人表示,逢年过节,最希望子女能回家,生病了有人照顾,心里不舒服能找人聊聊。

3.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E1已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据全国老龄委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高龄、空巢、失独和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全国城乡重度失能老年人已达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大量需要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等问题已十分突出。目前我国约有40.7%的老年人仍是靠家庭供养。四成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只有约24%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有41.2%的农村老人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来养活自己。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其中有一项内容格外引人关注。规定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本来是人之常情,何以成为老年人的热切呼声,又为什么还要通过法律作出规定呢?这反映出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也折射出当前养老的现实难题。

“子女常回家看看”,是天下父母温情的期许,也是子女们最殷切的心愿。但随着现代生活观念、居住方式的改变,子女常伴父母身边已经少之又少。“常回家看看”的主观愿望固然美好,可是对很多人来说.面临的经济瓶颈和时间瓶颈竟使这一念想成了一种奢侈品。对于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一时引起网友热议:为看望老人立法.能改变很多人“难回家”的现状吗?

@重庆何仁勇:“常回家看看”人法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孤独终老,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有人批评“以法律来规范道德”,这种批评站不住脚。抚养费和赡养费都早就入法,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分寸。

@蹇謇:“常回家看看”被写进法律,真是搞笑。这个完全是道德的范畴吧。有条件常回家看看的,一般都会回家看看的;没有条件的,政府又不提供便利,怎么个看法呢?我也想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政府给的收入分配机制无法支撑这样的生活。

@得乐且乐的人生:“常回家看看”入法,初衷很好,但感觉空、虚。多久一次算“常”?“天下孝为先”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均有体现。现在入法,虽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老人的权益,但标准有弹性空间.执行起来却属不易。个人认为不妨给劳动者一年加上几天可以回家陪同老人的法定假期来得更加温情与人性,也可推动该法执行。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把“常回家看看”人法,其实是从宏观上给公众一个提示,要加强道德建设.构建和谐家庭。从微观上,该法案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了比《婚姻法》更明确的规定,使其有法可依。由于国家没有《家庭法》,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是在《婚姻法》中有规定。

另外,“常回家看看”入法,说明了权利时代到来,把道德和美德表示的价值概念用法律和权利的价值概念体现,说明了法律是道德最低的要求,并以其刚性实现应有的公平、正义。

4.2013年7月26日凌晨。黑龙江省海伦敬老院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导致11名老人死亡。经公安部门确认,悲剧是由于敬老院内一入住老人财物丢失,为泄私愤纵火而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4年7月22日,黑龙江省青冈县一敬老院四名老人睾丸遭到“院友”恶意切除,四人都是“失能老人”。在最初被发现的三人中,一人81岁,一人约70岁,一人53岁。犯罪嫌疑人王某是该院院民,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智障的人。

“割睾丸”事件发生后.敬老院及养老话题再拨人们心中隐痛。两个事件皆引发了人们对敬老院安全的质疑:火灾发生的海伦市联合敬老院三栋楼都有灭火器和消火栓,但起火的住院处只有灭火器,没有消火栓;而“割睾丸”事件发生的青冈县敬老院并没有对院内精神疾病类人员做到重点关照和护理,为事件埋下了隐患。

家住北京的童奶奶今年72岁,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现在在北京郊区的一所养老院。原本跟儿子儿媳妇住一块的她,去年因为体质变差,生活开始不能自理。为了不给上班的孩子添麻烦,童奶奶要求儿子给她找家养老院。

“市中心的养老院.不是要排队,就是收费贵得让人受不了。”说到当初来北京市昌平区养老的原因,童奶奶说。

“谁不想住‘一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啊?”童奶奶说,“政府办的,条件好,价钱又便宜。还离家近。”来昌平之前,童奶奶也曾到“一福”排队。某调查组调查后表示,“‘一福’一床难求,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入住,全部满足预计要等十几年”。“要是再等十年,估计都没气儿了。”童奶奶说。

“而且.像我这样不能自理的老人,很多公办养老院压根就不愿意收。在市区,稍微好点的,一个月也得四五千块钱。我每月退休金也才2000来块,贵的养老院实在住不起。”问起这边的服务时,童奶奶看了看屋外说,“大锅饭能好到哪里去?就像是翻日历,刚吃过一遍,又再吃一遍。”

“后天周六.我家人就来看我了。”说着,童奶奶抬起头看着日历。

5.在农村现有养老“机制”下,能依靠年轻时积蓄及每月60元的“退休金”养老的人很少,因为这一代人年轻时在计划经济时期度过,没有任何积蓄;改革开放后挣的钱大都用于建造住房和子女上学结婚,他们也没有条件和观念有意识地积蓄一些钱用于养老,所以大多数老人都是两手空空,等到他们只能依靠子女为自己养老时,子女们却迫于生计大都到城市打工了。于是,留守老人不但得不到子女寄给他们的“养老专款”,而且还得干责任田的农活,还得承担抚养和教育孙子孙女的重担。他们不但没有退休,而且负担和压力更大。

如果农村留守老人年岁大了,尤其是因衰老、生病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那就更惨了。许多老人只能选择夫妻互相搀扶和邻居关照。加上多数村一级没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养老院,而乡镇养老院里一般只收留鳏寡老人,部分留守老人只能住进民间养老机构,这种机构要么条件太差,要么服务水平很低,虐待老人的现象不时见诸报端。有些子女因回家成本太高以及长期在外与父母感情淡漠,致使父母想见他们一面都成为奢望,少数子女等父母病重甚至死亡时才回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刘某说,“农村老人越来越难以摆脱这条(自杀的)路,这或许是他们稀释和消化现代老龄化社会痛苦的特有方式。”

“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有三个儿子。”湖北省京山县某村庄的一个柴姓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满是疑惑的负责人刘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实际上,老柴还有两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大儿子在镇上工作,小儿子在外打工,一个在镇上有楼房.一个在村里盖了楼房。但是7年来,老柴一直和腿脚不便的妻子住在逢雨便漏、倾斜得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里。

老柴说,该村还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老人望着天空说道。

依靠子女养老,是~种古老而自然的观念,认为子女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年近50岁的赵某是某企业负责人,紧张的工作之余,他还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双方4个老人需要照顾,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更是离不了他。赵先生兄妹3人,一哥一姐均在外地,照顾老人的担子自然落在他身上。

这些年。赵先生没有过节假日,一有时间休息就赶紧从石景山区跑到东城区看望父母,平时也是随叫随到,送老人看病,为老人买药。这样下去难免影响工作,赵先生一狠心,自己要求调到下属一分厂搞行政。

原想着是把老人送到托老所或养老院,可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老人不答应,亲属也不答应。老父亲生气地说:“有儿有女的,让我们去那里,亏你说得出口!”接着,收到老父亲告状电话的大儿子、大女儿都向赵先生表了态:“就你在老人身边,可别给老赵家丢人!”赵先生直感叹照顾老人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判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

但是“以房养老”四个普通的汉字,份量却沉甸甸的。因为很多老人对于这种方式难以理解,认为房子是一定要留给子女的产业。不能接受的理由是:“儿子养老子,房子给儿子”是固有传统,如果儿子不养老子,老子还要靠房子养,那养儿子干吗?

6.一边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和失智化问题严峻,一边缺钱、缺人、缺政策、缺体制,老有所养的发展对养老服务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居家养老事业发展,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显得迫不及待。

“我在调查中了解到。老年人特别注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只要生活能自理,社区能提供基本的服务,绝大多数老人还是愿意在家里养老。”全国人大代表、陕西荣民集团董事长史某说。

他建议,应依据国家现行居家养老相关政策,制定科学居家养老规划,并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上来,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应将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恒源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某表示,各地方应因地制宜,创办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如福利型养老模式:由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区)筹资统一兴办养老院,为本村需要救助的老年人,提供食宿、护理、文化娱乐服务,并负担相应的费用;普通型养老模式:由村集体筹资或政府资助建院,管理费用由个人或子女缴纳、集体补助来解决,统一负责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互助养老模式:基本形式是集体建院、自愿人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日间照料模式:以村两委和老年协会为依托,社会和志愿者参与的居家养老模式。同时,应多方筹措,多渠道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于条件成熟,老人相对集中的农村养老服务场地建设,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7.上世纪。德国和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体系。如养老院、养老公寓、社区养老、居家式养老等各种养老形式都在保障老人安享晚年。到2050年,德国人E1将降到7000多万,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超过50岁,1/3的人口超过60岁。德国的退休保险体制实行的是“转摊法”,用目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缴纳的退休保险金来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按照一般规律,最合理、有效的比例应该是每三个员工养活一个退休人员。

德国老年人主要有5种养老方式:第一种是居家养老,老年人在家中居住,靠社会养老金度日。第二种是机构养老。第三种是社区养老,正在成为主流。为了解决老年护理人员的短缺问题,德国政府实施了“储存时间”制度:公民年满18岁后,要利用公休日或节假日义务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复中心服务。参加老年看护的义务工作者可以累积服务时间。换取年老后享受他人为自己服务的时间。第四种方式是异地养老,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居住地养老等。还有一种是“以房养老”,即为了养老而购买房子,利用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生活。

德国政府通过“四大支柱”保证了老年人养老的权益。第一支柱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要参加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私人养老金计划,员工在岗时,由职员、企业主分别缴一部分钱。这些钱可以进行投资,获取的收益和本金都进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更换工作时可以带走,但不允许提前支取。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由个人平时存些养老钱,政府给与政策上的优惠。第四支柱是援助计划,对老年人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此外,还有住房基金、民间援助、针对老年人的监护法等。

与德国养老多样化不同的是,在日本。居家养老非常受欢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服务周到细致。相对完善,能够让卧床不起的老人都感到安心。

日本的特色是24小时全天候照应。在家的老人如有直接需要,可以随时来电,政府相关部门会尽快派专业护理人员过去。除了提供24小时护理员派遣服务外,还会安排医生护士家访、老年日托、巡回入浴车、轮椅借贷、派送尿布等服务。

由于医院面临病床紧张、医护人员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目的。国民每年缴纳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0元)就可以在65岁后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卧床不起无法自理或者患有痴呆的老年人不用去医院,就可以在家接受护理。目前.居家养老支援中心等机构已经遍布日本全国各地。

此外,“高龄福祉课”还承接为老人们改装房子的咨询服务。加入护理保险的老人提出请求后,会安排房屋改装人员在房间的过道、浴室、灶台等处安装栏杆和把手。很多日本房屋是二层结构,对坐轮椅的老人来说上楼就成了大问题。这时,改装人员还会根据老人的要求建造坐着轮椅就可以上台阶的特殊电梯。

8.近年来,Z省C区积极探索“分层分类”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模式,建立以上门照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虚拟养老院、志愿者结对帮扶、高龄补贴、老年人“一键通”电话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该区被命名为2009年度“Z省老龄工作先进区”。2010年以来,该区居家养老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9家,有专职上门照料服务员249人,为6500余名高龄老人共计发放高龄津贴1100余万元,免费安装老年人“一键通”电话机3161部。

该区着力开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目前建成99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总活动面积达28200多平方米。居家养老中心统一设有休息室、餐厅、娱乐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并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居家养老服务对独居或子女无暇顾及且生活相对单调的老年人实施就近日托,并且提供餐饮、医疗、娱乐服务,有效帮助解决社区内孤寡、空巢或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生活照料服务问题。四年来,该区居家养老中心累计照料老人6万人次。

同时,以社区为依托,根据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家庭居住情况和子女的经济情况、供养能力等,建立一人一档的《养老服务对象信息表》,形成全覆盖工程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并将数据库内信息与区养老服务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对接.为开展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2012年该区在孔浦街道成功建设了“天伦之家——虚拟养老院”,在中马街道启动了“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运用数字地图、数据库、通讯系统等技术,让老年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家政、医疗保健、人文关怀、文化教育、政策咨询、就餐送餐等为老服务。目前,“天伦之家”已为老年人提供就餐、就医、陪聊、应急救助等服务10万余人次。

以养老服务对象信息表得分等相关档案为依据,组织居民志愿者或义工按照就近原则与社区内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认亲结对”进行帮扶服务。对行动不太方便的空巢老人,确定同住一个楼道并对老人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居民志愿者为认养人,随时进行上门照料服务。如慈城镇望京社区110名志愿者组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银行”,常年为空巢老人义务提供各种家政、理发等生活照料服务。

对生活上具有自理能力但精神空虚的空巢老人,认养人以上门看望聊天、精神慰藉等服务为主,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照料服务。如该区东坊社区208位空巢老人被该社区的热心居民志愿者认为亲戚,通过时常走访慰问排解老人寂寞。

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将为破解养老难题、拓展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改进管理服务,做到方便利民。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让亿万老年人养老心中有底、基本生活无忧。

作答要求

一、“背景材料4~5”介绍了我国养老的一些困境,请分析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15分)

要求:分析深入,观点明确,不超过200字。

二、请仔细阅读“背景材料3”,评析网友的不同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三、假如你是某省老龄委的观察员,请根据“背景材料7”,以“德日养老模式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考。(25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

(3)条理清晰,有概括性;

(4)不超过500字。

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是古人对社会的美好期待,同时更是现代人对父辈和将来自身步入老龄阶段的强烈渴求。请结合背景材料,以“老有所养,享受晚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责任编辑:fky)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