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申论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5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8

发表时间:2014/8/20 17:43:24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1.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各地外需减少、消费不旺,纷纷把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作为提振内需的手段,“旅游消费券”即是其中一种。派送旅游消费券,不仅可以拉动旅游需求,还能带动相关需求增长。基于这些共识,一个时期以来,旅游消费券发放不断升温:主体越来越多元,从政府买单到景区企业让渡利益;形式不断翻新,从市民公园年卡、乡村旅游消费券、旅游红包到各种旅游抵扣券、特惠券或者免费门票;目标日益宏大,从拉动旅游需求到推动国民休闲计划实施。一时问,旅游消费券发放的红火表象竟遮蔽了人们列‘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的本源关注。

  其实。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买单的旅游消费券,其核心都是营销行为,无非是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景区企业营销的差异。政府或景区企业用让渡部分利益的消费券开展营销,以促成较大批量和批次的旅游消费行为,用规模消费效应实现刺激旅游经济发展,拉动内需的目标。然而,政府怎么为旅游消费券买单?为谁买了单?政府买单的消费券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服务均等化状况如何?能否保证公众和企业公平享有?以什么形式发放更合理?旅游消费券发放热下亟须一些冷思考。来保证这一新生事物又好又快地发展。

  旅游消费券的发放目前尚处于试行阶段。尽管所有的发放都是经过研究评估后才确定的,但其效应究竟如何,尚需实践检验。发放者还应加强跟踪反馈,建立科学分析评价体系,做好定性、定量分析,适时做动态调整。同时,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对旅游消费起不到一劳永逸的作用。如果公众对自己的未来收益预期缺乏信心,带有消费储蓄和透支未来收益风险的消费券,刺激消费的功能大小便不言自明了。拉动旅游需求,保持旅游消费的持续性,还是要依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条件下旅游供求双方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供应的旅游产业,应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供给。作为需方的消费者,只有在社会不断发展,自由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与旅游休闲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有效需求。

  2.旅游消费券一般通过两种形式发放。一是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由政府集中购买景区门票或优惠券。二是采取“政府+企业”的方式,政府牵头组织与各景区自愿提供相结合。这两种形式的旅游消费券最终采取诸如进社区、摇号、锁定特定人群等方式免费发放给相关受众。在旅游消费券运行的上游。最容易让人产生质疑的问题是:政府买单的旅游企业的选择标准和操作规程是什么?在旅游消费券运行的下游,人们普遍关注消费券究竟发放给了谁?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在政府主导下,拉动旅游需求的消费券蜕变成旅游企业不公平竞争的工具,为社区大众提供的公共福利变成特定人群权力寻租的工具。所以,旅游消费券的发放一定要注意规避各种显失公平的行为发生。注意预防获得旅游消费券定点消费单位中出现“潜规则”,杜绝少数特权人群对消费券的掌控。一手抓旅游消费券印制、管理、发放、兑现、防伪等标准化配套方案建设和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与监管,一手抓旅游消费券“潜规则”防微杜渐的工作,两者不可偏废。

  3.旅游消费券的发放主体给予了凭券消费的旅游者一定的经济实惠,这很容易诱发他们以旅游消费券话语权所有者的身份,藉经济利益的让渡,朝令夕改发放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更有甚者,用旅游消费券出售服务质量打了折扣或有瑕疵的产品,或将劣质景区和旅游服务产品搭便车捆绑销售,或用旅游消费券之名遮蔽旅游服务缺失、旅游产品粗劣之实。这些把免费或让利的旅游消费券变成兜售劣质旅游产品工具,忽视诚信软实力的经营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其实。在媒体与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旅游消费者的选择更加成熟理性,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已经率先进入了体验营销和口碑营销时代。只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持续地发展客户并赢得信任。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是一个影响范围广,信息发布密集,公众和媒体关注度高的事件。发放主体应该制定高效率、高诚信度的发放流程和规则,并要严守规程,信守承诺,把发放行为视作展示旅游目的地和企业诚信的机会,视作用软实力拉动内需的过程性营销手段和工具。只有以旅游目的地和景区服务品质来支撑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才能发挥营销旅游产品、拉动旅游需求、打造旅游品牌的长效功能。

  4.近日,全国各地旅游消费券的火热派发,引起网上交换、转让消费券的热潮。笔者在各种网站上发现,转让旅游券的信息异常火爆:有网民希望用当地发放的消费券,换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消费券,有人交换明信片式的旅游消费券用于收藏,有人则公开叫卖旅游消费券。

  从正规渠道只要1元工本费就可申领到的熊猫金卡,在网上大多以10元到15元的价格成交.而尾号是9999等“吉利数字”的卡,叫卖价格则升到了100元以上。

  应该说,对于近期有出游计划的人来说,旅游消费券多少可以起到省钱的作用。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大家未必能拿到想要去景区的消费券,于是网络换券、购券开始兴起。为此,专家提醒,国内很多城市都曾通过政府行为互换了旅游券,许多旅游券都可免费申领到,而网上交换暗藏风险,别让到手的消费券成为废纸。

  据了解.目前全国许多景区发放的消费券大体可以分为代金券、折扣券和免费票三类。代金券和折扣券使用相对方便,限制条件不多,只要申领到,任何人都可使用;而免费门票多实行“实名制”,使用时需要同时出示申领人的身份证。像向外地游客发放的北京景区门票,在发放时已经被“刻”上了领取人身份证的后四位号码,使用时也需要验证与身份证是否吻合。因此,从别人手中买到的旅游门票,可能只是一张废纸。

  尽管“实名制”能限制违规收券的行为,并能相对控制客流,确保消费券使用的真实性,可谁能保证,获得免费消费券的居民一定会外出旅游呢?如果能在实名制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个可以实名转让一次的补充规定,也许会有助于消费券到达需要它的人手中,物尽其用而不至于浪费了。

  此外.一此地方发放的旅游消费券让利幅度还不如旅行社的优惠多,也降低了旅游消费券的使用率。一些景区的免费门票还仅限节假日和双休日之外的时间使用。因此,优惠力度不大,限制条件多,也使得派发到手的消费券因为“沉睡”而成为废纸一张。

  有关人士介绍,旅游券是国家发放的有价抵用券,不挂失、不找零,不可以兑换现金和进行买卖交易。因此.消费券不应成为“黄牛党”从中牟利的工具。

  旅游是促进消费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入境游受到严峻挑战,为了将国内旅游市场开发好,各地政府想了不少点子。然而,为了让四处撒胡椒面的旅游消费券更加“解渴”.有关部门还要在制度设计上更加不拘一格,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方便,才能真正显示消费券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拉动消费的初衷。

  5.4月11日上午,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广场,“十几名市民围住工作人员,展台前一些宣传易拉宝、画册全部被掀翻、撕烂,丁作人员的几张凳子也被涌动的人群踩在地上……”乍一看,肯定以为这里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其实,不过是当地在免费发放旅游消费券。发放旅游消费券用意是让利于民。也可以激发公众出游积极性,进而起到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本是好事一桩,却引来如此尴尬场面,我们在呼吁公众素质提高的同时,有关部门是不是也应该反思?

  为了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消费券,普通公众费时费力甚至面临危险,确实不值得,更不值得的是,对于这些消费券,争取者中却只有极少数人有使用计划,大多数人都抱着“先领了再说”的想法。于是,拿到的人不需要,需要的人到处求。网上搜索“旅游消费券”,就会看到上面发贴求购者众多,兜售者也大有人在,而记者暗访时发现,个别小贩的“存货非常可观”。

  今年初,以南京发放的乡村旅游券为开端,长三角多个旅游城市开始发放“旅游消费券”,期望通过这种让利的方式提振旅游市场。随后,北京、山西、四川、武汉等地也纷纷加入发放旅游消费券的行列。这些地方派发的旅游消费券,总额度从一两千万到上亿元不等,使用范围涉及景区门票、购物、餐饮等多方面;而发放方式也各有不同,除了现场随机派发,一些地方还通过抽签、邮寄等方式分发:在发放的过程中,各地区之间也常常大打“友情牌”,你送我五百万,我还你一千万,出手大方,投桃报李,一派喜人景象。

  6.各地方自作主张的免费派发,场面虽然轰动,但考虑到针对性不强,与“理论效果”相比,其实际拉动作用很值得怀疑。因为,越是在消费紧缩的时候,公众消费行为越理性,对于这些“免费午餐”,他们考虑的问题可不只是省下多少钱,让利是否明显、使用是否方便、服务是否因此变差都是其考虑因素。而发放旅游消费券效果明显的杭州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从2002年就开始的西湖免票策略。而在当时,全国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景点,都争着把门票提高到了上百元甚至两三百元,让普通公众望而却步。这样看来,发放旅游消费券实际上就成了一个“似我者生,学我者死”的营销策略。

  如果不关心公众的现实需求,而是花很大工夫去投下看似数额巨大却不知去向的消费券,然后。就坐等繁荣景象。这种想法不知道真的因为“很天真”,还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因此,我们在发行旅游消费券之外,还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公众,从而让旅游消费券不再是“看上去很美”,真正起到提振信心拉动内需的作用。

  7.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8年5月至9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式,开展了第二次“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的134个县(市、区)、251个乡(镇、街道)和523个村居委会),共成功人户访问了7139位年龄在18—69岁的居民,内容涉及收人、消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本文依据此次调查数据,以城乡家庭消费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特征,并对促进国内家庭消费和扩大内需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大众消费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外部环境,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成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8.国人对于代币券、购物券等(统称为消费券)并不陌生,逢年过节,各类消费券均大行其道。此前,政府发放红包、消费券的做法也早已层出不穷。今年,广西和东莞等地均曾向一定群体发放“政府红包”:近日,我国台湾地区和成都市政府也都有发放消费券的政府行为。如果说之前的“政府红包”带有“返利”意味和保障色彩,那么,蒙代尔所建议的消费券则明显冲着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以应对金融危机而来。

  前不久,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性。之前,我国曾大手笔地出台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政府也迅速跟进,寄望于增加政府投资来刺激生产性消费,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外需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变。但以大项目的巨额投资刺激生产性消费,收益期较长,刺激居民消费则来得“掷地有声”、“立竿见影”。

  尴尬的是.目前的居民消费信心严重不足。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金融机构居民户存款增加2628亿元,同比多增845亿元。大家把钱存起来“过冬”,消费收缩。而发放消费券并限期使用,就便于其在短期内转化为购买力,增加消费量。正如商场的优惠券一般可以带动更多消费一样,消费券的带动消费的乘数效应也显而易见。正如蒙代尔所说,如果购物券在3个月之内消费,就可以拉动中国经济1.33万亿元,相当于中国一个季度GDP的18%,拉动和刺激经济的作用会非常明显。消费一动,百业随之盘活。

  与其说消费券是为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是政府的一次惠民实践,不如说是一种“抛砖引玉”式的消费信心暗示,是政府民生服务理念的一次提升。它所带来不仅仅是立竿见影的人均100元的消费量,还是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契机,也是公共财政向民生化转型的一次机遇,更是外需f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切人点。它将为我国经济迈入“内需时代”起到助推作用。

  9.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表示,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措施刺激经济,如发放旅游券,不仅对刺激旅游业发展有好处,还可以带动消费和就业。因为旅游业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可以直接带动六七个相关产业。他说,游客们要住,能够带动酒店业;要吃,可以带动餐饮业:要行。可以带动交通业;要购物,可以带动零售业等等,确实能够对扩大内需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旅游服务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如果市民都抢着认购消费券,杭州扩消费就不成问题了。”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旅游券对消费拉动的效果比较明显。

  春节前,杭州市、区两级面向特殊群体发放l亿元消费券。杭城各主要超市、电影院等在明显位置标示可以使用消费券,为鼓励市民使用,还给予消费券特殊的折扣,如购买指定商品可打折5%,其中购买杭州本地生产的家电优惠幅度高达18%;购买服务消费可增值20%,在庆春电影大世界等影院,使用消费券甚至能享受半价优惠。

  杭州市的初次尝试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春节期间,持券购物成了杭州一景,截至2月底,发放的1亿元消费券已经回收6000多万元。春节后,杭州决定再发6亿元消费券,包括旅游券、培训券、教育券等。

  10.针对各地一触即发的消费券冲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告诉记者,各地推出的各种名目的消费券。说到底,是希望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消费刺激经济,但从目前的中国国情出发.消费券似乎难担此重任。发放消费券的目的是促使老百姓在既定的消费计划之外增加消费.但在收人情况没有改善的前提下,老百姓拿到再多的消费券也不敢贸然扩大消费领域,反倒会把原本要消费的现金存起来,改用消费券。

  “在基本社会保障健全的情况下,在经济下行期间向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确实能对他们的消费能力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金柏松说。但发放消费券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应被高估,更不能演变成非理性的“全民狂欢”行为。他建议各地因地制宜,慎重出台本地的消费券政策。

  其实,一些地方政府也认识到了靠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的作用有限。2月9日,西安市商贸局局长蒿芒喜听到商务部肯定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表态后表示,将向政府建议发放消费券,但这一建议后来未实现。据西安市商贸局副局长黄漪清解释,原因一是向农村、山区低保人群发放消费券操作难度大,二是光靠发放购物卡来拉动消费作用非常有限。至于下一步是否会出台消费券政策,西安市还在观望中。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扩大投资对社会的总体效果要比发消费券好得多。刺激消费是一个长期战略。发放消费券等做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国家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投资,鼓励普通民众创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比如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宽民营企业进入领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等。这将从根本上激活整个经济体系,增加民间财富,从而培养起民众长久的消费能力。”外经贸专家梅新育说,“在当前中国经济紧缩的情况下,提振中国经济的关键是要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三、申论要求

  1.最近一段时间.“消费券”成为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逐渐为公众所知悉。请根据材料简要概述“消费券”的基本内涵。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全面,有条理,字数要求在300字左右。(15分)

  2.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放消费券,以此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认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字数.300字以内。(20分)

  3.结合给定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消费券的作用,从而促进消费、提振经济。要求:条理清楚,方法明确、切实可行,不超过.350字。(25分)

  4.结合给定资料内容,以“消费券与民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流畅,字数800一1000字。(40分)

编辑推荐: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

更多关注:公务员考试论坛 公务员考试知道 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

2015年公务员考试网络辅导方案

 

(责任编辑:lyy)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