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一章考点:货币与货币流通

发表时间:2019/3/20 14:35:07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本文导航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紧密相连。货币供给就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体系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不仅影响着一国经济的总体状况,也影响着礼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变化还会导致宏观经济对内外均衡的变化,影响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指一国银行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

从动态来看,货币供给是银行系统向经济活动提供货币的过程;从静态来看,货币供给必然会产牛一定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

所谓货币供给量,指的是某一时间点上南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

货币供给量可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来考察。货币供给存量是指某一时间点上的货币供给量,表现为银行在该时间点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总额。货币供给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总额,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1994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我国的货币供给量统计指标,并按季向社会公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规定:货币供应量是一国在某一时间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等负债,即除金融机构和财政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深化,货币供应量核算口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人M2。2002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口径,将信托投资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不计入相应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修订和完善,将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计入M2。

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形态的多样化已成为现实。货币既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的存款,甚至各种票据及其他信用流通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参与流通,执行着货币的某些职能。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有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口径,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一般说来,M0和M1的流动性最强,是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的货币,即狭义货币。现金与活期存款是最活跃的购买力,对货币流通影响最为强烈,与宏观经济市场供求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是中央银行首要调控的对象。M2和M3,即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内的货币形式,即广义货币:其中,银行的各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是较广义的货币,短期信用工具要通过市场转让进入流通,是最广义的货币形式、广义货币一旦变现,也可以用于购买与支付,加大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对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货币层次的划分不足从来就有的,部分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划分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关于层次的划分,各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基本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米划分的。货币层次的划分及狭义上与广义货币的统计与分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罔、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都做了调整,尤其在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活跃的国家,由于大量易于变现的信用工具的出现,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短期回购协议以及信用卡的大量运川,使得货币形式的流动性大为增强,流动强度大为改变,从而也使货币层次原来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不得不重新根据各种货币的流动性再次划分货币层次。

3.社会融资规模

传统的金融与经济关系,一般是指银行体系通过其资产负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在金融机构资产方主要体现为新增贷款,负债方主要体现为货币创造和流动性增加: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总量的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不断创新,证券、保险类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加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新增贷款替代效应明显,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充分体现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也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因此,我国于20 1 0年提出了社会融资规模概念,201 1年开始正式统计和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增量概念。金融体系是指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社会融资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由四部分十一个子项构成:一是金融机构表内业务,包括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二是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是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四是其他项目,包括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统汁制度的建立,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3加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监测有利于弥补传统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创新的缺陷;有利于分析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活动;有利于分析货币政策传导以及调控效率;有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也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会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国家,决定一国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是国家财政收支与银行信贷收支一银行信贷是货币流通的总闸门和调节器,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银行信贷的收支,同时,财政收支对银行信贷的收支也具有重要影响。

(一)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银行信贷,包括中央银行信贷调控和商业银行信贷,两者与货币供给的关系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是现代货币供给的主体。在现代银行信用制度和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所有货币,无沦是现金货币还是存款货币,无沦是M0、M1还是M2,都是通过银行信用渠道,即通过银行信贷的收支,进入流通和退出流通的。

如图1-3所示,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直接涉及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所以一国货币管理部门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收支的控制和调节,可以起到调节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之一。在现代信用制度下,所谓创造信用也就是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对信用的需要,商业银行扩张信贷规模——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同时也就创造出了存款货币。

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并不直接向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调控,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能力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中央银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国家金融机构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制定和调节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和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从而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在商业银行总准备金一定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存款增加,超额准备金存款减少。由于商业银行不能动用法定准备金存款,而超额准箭金是商业银行可以自由运用的信贷资金,因此,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信贷能力降低,相应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增加,信贷能力提高,棚心货币供应量可能增加。

(2)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同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负有在必要时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票据再贴现融资的职责。当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再贴现票据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增加,可用资金头寸增加,信贷能力增强,货币供应能力增加。而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回贷款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减少,或当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到期时,票据付款人用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兑付,这时商业银行客户存款减少,同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也减少。所以,无论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回贷款或是再贴现票据到期兑付,都会使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随时可用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减少。因而货币供应能力降低。

(3)中央银行通过调整与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中央银行士曾加黄金、外汇储备时,无论黄金与外汇来自商业银行还是企业,都会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这是因为,当中央银行直接从商业银行买进黄金、外汇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支付的价款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准备金存款上增加;而当中央银行直接从企业,无论是黄金生产企业、外贸企业还是其他企业买进黄金、外汇时,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同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增加,因而信贷能力增加,货币供应能力增加。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无论购买者是企业、单位还是商业银行,都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买进证券时,中央银行直接将证券价款转入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账户,直接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能力和货币供应能力。反之,如果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则情况相反。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

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具有密切关系,表现在国家财政收支的变化必然引起相应的银行信贷收支的变化。因为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中央银行代理或经理国库业务,国家财政的收入都要通过商业银行经收,最后划转中央银行形成中央银行的信贷收入和资金来源,国家财政的一切支出,都要通过中央银行的财政金库存款拨付,划转到在商业银行开户的各单位去,一方面是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是中央银行财政金库存款减少,构成中央银行信贷支出和信贷资金来源的减少,同时接受财政拨款的单位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因而构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收入和资金来源的增加。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财政收支必然引起相应的信贷收支,但并非一切财政收支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财政收支能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关键在于财政收支的具体情况一所谓财政收支状况,可概括为财政收支平衡、结余和赤字三种情况。不同的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1)财政收支平衡与货币供应的关系。财政收支表面上是以财政为中心的货币收支,而实际上它代表着以财政为中心的相应价值的商品收支。

财政收支是企业从其销售产品的货币收入中,以利税形式上缴财政后形成的,所以财政收入的形成,意味着社会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一部分进入流通的产品支配权向国家财政金库集中。财政支出代表着国家以各种拨款的方式将这部分流通巾的物资的艾配权分配给有关方面,所以财政支出意味着形成财政收入的那部分价值以货币形式的支出和购买力的形成。如果国家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平衡,意味着财政支出形成的货币购买力与形成财政收入的那部分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可供量也平衡。只要进入流通的那部分商品构成与财政支出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基本平衡,货币购买力能够正常实现,就意味着货币流通正常,对货币供应量无影响。

(2)财政结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财政结余即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其差额表现为一部分形成财政收入的已进入流通的商品滞留于商业部门,形成商品库存积压。可见,在财政结余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信贷规模不变,必然导致市场购买力需求不足。市场购买力需求不足会造成商业库存积压、市场疲软,进而导致生产部门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被迫缩减生产,使得生产滑坡,经济出现不景气现象。

为了减缓和避免上述现象,在扩大财政支出尚尤确定项目的情况下,就必须借助金融政策,调整银行信贷收支,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3)国家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国家财政支出大于收入为财政赤字,它意味着财政支出形成的货币购买力超过了财政收入代表的那部分已经进入流通的可供商品的价值,从而有可能导致货币供应量大于流通中可供的商品量,表现为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关键在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业不同。国家财政赤字可以采取财政方法或信用方法进行弥补

财政方法主要是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借以弥补财政赤字。加强税收征管,包括增加新税种、提高原税率和打击偷税漏税,把一切应收税款尽可能征收入库。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但除了采用减少偷税漏税的办法增加财政收入外,新增税种和提高税率的措施必须慎用。利用财政方法弥补财政赤字,只是一部分原行货币供应量的等量转移,不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信用方法主要是财政通过如下两种方法举债弥补财政赤字:①向银行借款或国库透支银行信货资金,弥补财政赤字。②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

向银行借款或国库透支银行信用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也就是用扩张银行信用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在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国家。只要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必然相应增加、财政从银行借款,即银行信贷投放增加;财政金库透支银行信贷资金,是从中央银行借款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无论财政从银行借款,还是从中央银行财政金库账户透支,都是行信贷投放,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当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时,国债的购买人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不同、如果是城乡居民购买国债,只是一部分原有货币供应量的转移,既不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如果是企业单位用暂时不用的闲置资金购买,与个人购买国债相同,只是企业单位将其持有的一部分货币供应量转移为国家财政持有,也并不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减c如果是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或者是企业单位购买国债挤占了银行信贷资金,也就是用银行信贷资金弥补了财政赤字,与上述“用银行贷款或国库透支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果相同,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可见,只有当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银行信用投放增加时,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编辑推荐:

2019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及报考条件

2019年全国经济师考试辅导招生方案

快速收藏!2018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责任编辑:)

6页,当前第4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畅学班]

        10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协议续学校方服务

        1680起

        初级 中级

        561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协议护航-精品班]

        12大模块 准题库资料 精品课程校方支持

        1680起

        初级 中级

        505人正在学习

      • 经济师

        [丰羽计划-畅学班]

        4大模块 题库练习 协议续学

        1080起

        初级 中级

        44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