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关注: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考点覆盖率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试题
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考点】教育与教育学一一教育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方法
【答案】B
【文字解析】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考点】教育与教育学一一教育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方法
【答案】A
【文字解析】 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见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考点】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案】 D
【文字解析】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即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考点】教学一一教学概述
【答案】D
【文字解析】:科学包含在生产力中,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考点】教学一一教学过程
【答案】B
【文字解析】教学活动将要教授的课程内容经过筛选和科学编排,用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过程中省略掉很多知识获取的过程,具有认识的简捷性。
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考点】教育的功能一一教育功能的分类
【答案】B
【文字解析】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考点】中学生德育一一德育概述
【答案】C
【文字解析】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现。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考点】中学生德育一一德育方法
【答案】A
【文字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环境和教育者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即体现了陶治教育的方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
A.指导性教学
B.情景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考点】教学一一教学模式
【答案】C
【文字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形成的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一种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考点】课程一一课程分类
【答案】A
【文字解析】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 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11.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 )
A.课程评价
B.课程实施
C.课程组织
D.课程设计
【考点】课程一一课程设计
【答案】D
【文字解析】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
12.维果斯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
A.文化层面
B.系统层面
C.技术层面
D.规范层面
【考点】中学生发展心理: 发展理论
【答案】A
【文字解析】维果斯基使用了发生学的分析方法,考察人的发展的起源和历史,他认为,对发展的分析涉及四种分析水平的相互交织: 第四种分析水平是微观发生学分析,关注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真实的互动过程,同时考虑到个体、人际之间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13.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考点】学习的认知基础一一感觉
【答案】C
【文字解析】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这里由可怕的声音引发“冷”的感觉,是由听觉应发的触摸觉。
14.隐藏图形测验中,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见图1中的右图) 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见图1中的左图)。有些被试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分离出(知觉到) 指定的简单图形。这些被试的认知方式为( )
A.整体性
B.序列性
C.场独立性
D.场依存性
【考点】中学生人格发展心理
【答案】C
【文字解析】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测验时,要求被试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把隐蔽在其中的简单图形分离出来。场独立性的人能排除背景因素的干扰,从复杂图形中迅速、容易地知觉到指定的简单图形,而场依存性的人完成该项任务则较为困难。
15.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比较顺利。这种迁移属于( )
A.零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考点】学习迁移一一迁移的分类
【答案】D
【文字解析】根据是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题干描述,学习了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再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更顺利,属于正迁移。
16.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考点】学习理论一一行为主义
【答案】 A
【文字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为了使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和椭圆形光圈,如果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则不给予强化,那么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17.初一学生许明努力学习就是想获得亲朋好友的赞扬。根据奥苏泊尔的相关理论,驱动许明行为的是(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成就内驱力
【考点】学习动机
【答案】B
【文字解析】附属内驱力是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见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题干描述属于附属内驱力。
18.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认为,对情绪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
B.生理
C.刺激
D.认知
【考点】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一一情绪理论
【答案】 D
【文字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情绪的认知理论的掌握情况。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包括三个工作系统: 第一,对环境刺激情境输入的信息觉知分析; 第二,由于长期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期望: 第三,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这个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来实现。
19.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
A.强化干预法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法
D.延迟满足法
【考点】中学生心理辅导一一心理辅导
【答案】 B
【文字解析】厌恶干预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常用做法有橡皮圈拉弹法、社会不赞成法、内隐致敏法等。橡皮圈拉弹法是由成瘾青少年预先在自己手腕上套上一根橡皮圈,当他坐到电脑前准备上网时,也可借助外力如闹钟发出尖利的噪音,来促使自己停止上网。
20.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
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
【考点】中学生心理辅导
【答案】A
【文字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 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 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21.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考点】教师心理一一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 C
【文字解析】关注情境阶段是指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心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