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下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真题覆盖率

发表时间:2019/11/21 11:09:36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本文导航

考生关注: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已公布)  ||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9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C

【考点】教育学基础——《学记》

【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意思是治国安民,第一要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故本题选C。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

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学制——义务教育的特点

【解析】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公共性。

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义务教育由法律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施。 普及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强调义务教育的全民性。

义务教育属于公益性质的事业,具有公共性。

故本题选A。

3.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A.奖惩评价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答案】A

【考点】德育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奖惩评价法)

【解析】奖惩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

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贴小红花、插小红旗”是对学生行为的奖励,属于奖惩评价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情感陶冶法是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有教师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陶冶等三种。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等。

故本题选A。

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

A.学科活动

B.社会活动

C.主题活动

D.文体活动

【答案】C

【考点】课外活动的类型——主题活动

【解析】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情况来安排的。按照性质可分为六类。

学科活动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他人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查、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等。

主题活动是就特定专题而展开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法治教育报告针对法律主题进行教育活动。

文体活动是指文学艺术和体育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以及体力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的运动水平等。

故本题选C。

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①有理想信念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力⑤有仁爱之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考点】时政题——新时期“四有好老师”

【解析】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故本题选B。

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

A.因变量

B.自变量

C.干扰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B

【考点】教育实验研究法——自变量

【解析】

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如赫洛克的实验研究中学生加法练习的成绩就属于因变量。

自变量是另一变量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自变量作用的结果,它们是最重要的两种变量。题干中“考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是自变量,学习效果是因变量。

干扰变量,即控制变量,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那些不是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

故本题选B。

7.学生在课件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

B.太高受伤的脚踝

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

D.给学生吃止痛药

【答案】B

【考点】学生安全教育——扭伤

【解析】脚腕扭伤后首先要检查伤势,揉一揉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排除A;受伤后48小时内进行冰敷,48小时后进行热敷,排除C;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抬高脚,而不是吃止痛药。故本题选B。

8.在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努力程度

【答案】D

【考点】学习动机理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解析】韦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努力程度,因为努力程度是唯一一个可以控制的因素。故本题选D。

9.学生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

A.生理自我时期

B.社会自我时期

C.心理自我时

D精神自我时期

【答案】B

【考点】学生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阶段

【解析】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1)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是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3)心里自我是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题目描述属于社会自我阶段。故本题选B。

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A.200%

B.150%

C.100%

D.50%

【答案】B

【考点】影响记忆的因素——过度学习

【解析】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故本题选B。

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

A.符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D

【考点】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的分类

【解析】

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不仅仅指的是这种类似于一种图像的符号,还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

辨别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题干中的公式涉及到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概念的关系,因此对它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故本题选D。

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的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答案】B

【考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替代强化

【解析】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就是当对方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给与对方喜欢刺激,使得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具体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老师表扬小明后,班上的同学表现更好,这是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选B。

自我强化: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可以是社会准则道德的一种内化。就是自己做出该行为之后,自己给与自己鼓励和赞赏,自己日后会再做出该行为。

13.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

A.自然资源

B.校内资源

C.社会资源

D.个体资源

【答案】C

【考点】课程——课程资源(新增考点)

【解析】按照空间分布,课程资源分为校内和校外资源。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故本题选C。

14.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答案】B

【考点】教育学——杜威

【解析】杜威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题干关键词“经验课程”“主动作业”可以判断属于杜威的观点。A项卢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C项泰勒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D项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必须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式学习。故本题选B。

15.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A

【考点】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解析】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1)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3)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一相互关联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题干中学生对水的三种状态及物质状态转变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即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故本题选A。

16.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边缘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B

【考点】课程——课程的分类

【解析】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是按照一门学科编制的多学科并列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教授,知识相对独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是道德领域与法治领域内容的融合,因此是综合课程。

隐性课程也叫作潜在课程、非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地、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故本题选B。

17.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答案】C

【考点】学习方法——演示法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通过题干关键信息“教师展示动物脚印图片”可以判断属于演示法。故本题选C。

18.课程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 )

A.课堂观察

B.活动记录

C.标准化测验

D.课后访谈

【答案】C

【考点】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法

【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考查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状况及变化,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 课后访谈等。C项属于适合评价“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方法。故本题选C。

19.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这一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

【考点】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李老师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正是对因材施教的运用。故本题选D。

20.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同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复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答案】B

【考点】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现场教学

【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利用题干中教师正是采用了现场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到路口进行实地观察。

个别教学与班级教学(或集体教学)相对。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

故本题选B。


考生必看: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

题库推荐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免费下载

(责任编辑:)

5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教师资格

        [笔试书课包]

        考点精讲 配套教材 题库VIP单全科任选

        69起

        幼儿 小学 中学

        50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笔面护航班]

        笔试+面试 一站式服务 协议重学班主任督学

        1980

        幼儿 小学 中学

        50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精品乐学班-科目三]

        精讲课程 题库练习 优选学科

        380

        了解课程

        445人正在学习

      • 教师资格

        [面试特训班]

        升级模块 协议重学 研发资料班主任督学

        1980

        幼儿 小学 中学

        50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