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社会工作者《中级实务》考试第八章第三节

发表时间:2018/11/21 9:14:40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一、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了解]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不赞同心理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和验证的内心世界的做法,而是主张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真正能够观察到的人的外显行为上。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不适当的反应,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对当前环境的恰当的反应模式。

(二)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也着力于改变人的行为,但它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促使人的行为产生的内心世界上。与心理分析理论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它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三)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EdwinM.lement)和贝克(Howard Becker)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

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社会上的重要他人(如警察、法官)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自我认定就是偏差行为者或犯罪者,因而“破罐破摔”,在行为方面更加偏离社会规范。

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标签”,即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四)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对应的理论视角。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传统的观念是将矫正对象看作是“有问题”的一群人。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的着重点就放在对矫正对象的严格监管和强制性的教育上,目的是防范问题的再发生。而优势视角理论却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即便是曾经违法犯罪的矫正对象也如此。

(五)“社会一心理”视角

“社会心理”视角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开展工作的理论观念。每一个人都有其内部心理世界,同时又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密切相连,因此,需要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即“人在情境中”。对于矫正对象而言,犯罪行为的产生,既有其自身心理因素的原因,又有其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矫正成效的大小,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又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人在情境中”的系统认识视角,整体、全面地去了解、认识矫正对象,既提供改善自我认识的服务,又加强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面的工作。这就是融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的模式。

(责任编辑:hbz)

3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社会工作师

        [协议护航-英才班]

        1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资料 协议退费

        1680起

        初级 中级

        750人正在学习

      • 社会工作师

        [丰羽计划-畅学班]

        准题库高端资料 协议续学

        880起

        初级 中级

        753人正在学习

      • 社会工作师

        [协议护航-畅学班]

        精研课程 准题库高端资料 协议须学

        1280起

        初级 中级

        655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