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2年初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相关心理效应辅导5

发表时间:2012/5/4 9:44:12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2年社会工作师考试时间为6月16、17日,小编整理了初级社会工作师相关资料,希望对您参加考试有所帮助!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其它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

罗森塔尔的负效应(反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由于“罗森塔尔效应”的特殊效果,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喜欢运用。然而仔细分析各类教育案例就会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差异明显:有的同学对老师的亲近与关注反应积极,“期望”产生的效应良好;但也有不少同学“期望”的效应较差,有时甚至表现得更为消极和失望。这说明,“罗森塔尔效应”与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一样,是带有条件的,有其产生的心理基础,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只有在“适当的心理条件”下才会起作用。如,只有在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自我意识等特点的基础上,有分寸地发出“期望”,“罗森塔尔”才会产生强烈的“正效应”;否则可能会产生零效应,甚至负效应。负效应的产生多与下面的心理态势相关:

一、学习动机模糊不清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心理前提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材料表明: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以动机在每个学生身上起作用的大小而论,又有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教师亲近的态度、满含期望的特别关注,只是一种外在条件,只有当学生高度重视并且渴望得到老师的这种“关注”,“期望”的效应才会产生。学生这种渴望受到老师重视、获得老师表扬的心理趋向,就成为了学习的附属内驱力,学生附属内驱力越强,教师期望产生的价值就越高。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模糊不清,形成的附属内驱力表现为紊乱而弱小,因此,期望产生的价值也不会太大。

二、逆反心理强烈反弹

一些学生对于自己在家庭、社会或学校中的地位不满意,或自己的父母、亲人在社会上长期处于被排斥甚至被欺凌的地位,因此常常会无意识地把一切有权威的人,甚至一切成人都看成有威胁的人物,看成自己或家庭受打击受痛苦的来源。而处在他们的年龄,是很容易把这种仇视转移到在学校生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身上的,此时处于“靶子”地位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期待暗示不但不能被接受,反而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弹或对抗。这些学生害怕上老师的“当”,不愿成为教师的“宠儿”,教师的期待在他们身上所起的作用往往是负面的,呈负效应。

三、自我独立意识明显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期待暗示只有在那些自我意识不强和易受暗示的学生身上才起作用,“罗森塔尔效应”也才能显示一定效果。而事实上,多数中学生的意向是不随教师的期待而改变的,特别是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中学生,紧张、单调的学习考试生活使他们长期处于消极压抑的心理状态下,独立意识的发展往往超过同龄人。在他们面前,教师的态度不再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在学习自觉性稍强的时候,占支配地位的学习愿望不仅仅是为实现教师的预言;而自觉性很差的时候,教师的期望则更难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行动。

所以,教师的期待如果要产生如其所期待那样的正效应,必须努力创设适当的心理条件:一是期待输出者——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修养、人格取得学生的信任,获得他们的信赖;二是应帮助期待信息的接受者—学生,具备接受期待的内部心理机制。

蚂蚁效应

蚂蚁是自然界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一只蚂蚁的力量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但100万只甚至更多只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木或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短的时间内啃成一堆骨头。

“蚂蚁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学校领导者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将教师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韩往一处流”的合力局面。

马太效应

一《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着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而好与差的标准主要还是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学生来说,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种优越的社会心理环境会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马太效应是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言机会就多,而发言机会愈多能力愈强,学习能力弱者反之,造成优者越优,差者越差,两极分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力较高的成员受到尊重,并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或牺牲其它组员的利益来自我获益;而能力较低的成员则完全丧失了合作学习的兴趣。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是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积极作用是:“马太效应”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荣誉和越来越高的评价,这对小组内表现一般的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去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太效应”将客观上促使组内竞争的产生,而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这是符合合作学习的精神的。其消极作用是:获得高评价的学生,如果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容易产生居功自傲、遭小组成员非议等不利合作行为的现象。很显然,如果一味放任小组成员的自发无序地竞争只会导致不均衡的加剧。

消除合作学习中“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要求我们努力实现评价的社会公平感。“马太效应”的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进步。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教师还需要讲究评价策略,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小组中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注意到他们的点滴进步。

相关文章:

2012年初级社会工作师实务相关心理效应辅导汇总

2012年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综合讲义重难点解析汇总

更多资料>>2012年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辅导专题(一)

更多关注:社会工作师考试报考条件 报考指南 考试动态

(责任编辑:xy)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社会工作师

        [协议护航班班]

        签署协议不过退费

        2100(起)

        了解课程

        1756人正在学习

      • 社会工作师

        [冲关畅学班]

        5大课程模块 2大研发资料

        1280(起)

        了解课程

        2995人正在学习

      • 社会工作师

        [精品乐学班]

        3大课程模块 校方服务

        780(起)

        了解课程

        3642人正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