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年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第六章

发表时间:2014/4/9 10:12:34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2014年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第六章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2、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3、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
  4、在课程问题上,形式教育论强调古典语言、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学,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1998年、1999年填空题)
  5、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2003年选择题)
  6、课程标准由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和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部分组成。
  7、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的主要部分是课文
  8、教科书的编写要处理好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的关系。
  9、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要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10、在课程理论哲学认识论上,坚持惟理论的是形式教育论,坚持经验论的是实质教育论。
  11、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课程标准。(2000年填空题)
  12、教科书编写要兼顾不同学科相关性与同一学科的衔接性。
  13、课程标准的中心部分是内容标准部分。
  14、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5.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教学计划)。(注意课程设置与课程设计相区别)
  15.(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16.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17.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18.现代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将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更多备考辅导>>

  2014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日常练习题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第三章


  二、选择题
  1、提倡活动课程的是(儿童中心说)
  2、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养成的是(活动课程)
  3、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的是(学科课程)
  4、压缩课时、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避免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地割裂的课程类型是(综合课程)
  5、活动课程的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1998年选择题)
  6、各国的课程改革总的趋势是(课程的现代化)
  7、中国古代的“六艺”属于(学科课程)
  8、便于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的是(学科课程)
  9、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学科设置)
  10、属于课程计划的是(课时分配)
  11、能够较好兼顾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的课程类型是(核心课程)
  12、“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是(夸美纽斯)
  13、有利于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矛盾的是(综合)课程。
  14、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是(学科中心论)

  更多备考辅导>>

  2014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日常练习题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不仅包括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规定了各六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常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2001年选择题)
  2.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1998年名词解释)
  3.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2000年名词解释)
  4.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信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1999年、2005年名词解释)
  5.核心课程: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2000年选择题)
  6.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2001年判断题)
  7.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的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2000年名词解释)
  8.课程标准:是教学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9.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1999年填空题)
  10.学科中心论:是近代课程发展史上的一种课程理论。其出发点和中心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它关心的是知识的传递,强调知识的系统而忽视儿童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逻辑。(2001年填空题、2004年名词解释)
  11.儿童中心论:是近代课程发展史上的一种课程理论。它主张按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因此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它强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顺应和满足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来确定课程;强调从儿童的直接经验出发,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儿童中心论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
  12.社会中心论:又叫问题中心论,是近代课程发展史上的一种课程理论。它认为学校课程应以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功能、社会生活为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维护社会结构、保持社会平衡、建立社会新秩序的工具或手段,主张围绕社会改造的“中心问题”来组织学校课程。

  更多备考辅导>>

  2014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日常练习题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第三章


  四、判断题
  1.课程就是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答:错。它首先是指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其次,它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最后,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我国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
  答:错。“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学科课程既不对立,也不矛盾。作为学校课程的一种类型,它的开设,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
  3、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2001年判断题)
  答: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4、学校课程中的学科就是科学。
  答:错。学校课程中的学科和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是根据学校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选择必须掌握的某门科学的基础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是某门科学中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学生发展成长中必须学习的内容,是经过教育学加工以后的产物,具有教育功能。而科学则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叙述范围及性质上与学科不同,在叙述的程序上也不一样,科学是从一般理论的结构和原理出发,而学科则多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开始,然后转向关系、定义、规律的揭示。
  5、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活动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外活动。
  答:错。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活动课程”源予课外活动,但又与课外活动不同。从课程上看,使课外活动正规化,列入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全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自由选择内容参加。

  更多备考辅导>>

  2014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日常练习题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第三章


  五、论述题
  1、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趋势是什么?
  答:(1)基本理念是:
  ①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提高儿童的基础学力仍然是各国课程改革首要的关注点。读、算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是未来公民所不可缺的,基础学力是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使儿童具备基础学力是课程改革首要的目标。
  ②信息素养的养成。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儿童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
  ③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因此,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开放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例如,日本在2000年3月召开教育改革国民会议,会议主席江琦玲於奈呼吁,日本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像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思想、新方法的能力”,“今后,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为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外语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此外,跨文化的理解与世界大同意识也是开放的时代所必需的。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发展,对别国文化的尊重、认同和欣赏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应培养儿童对各种文化的理解,课程改革也强调跨文化意识。
  ④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各国课程改革普遍注重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价值观提培养和道德教育。
  ⑤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儿童经验,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发展学习修改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
  (2)课程改革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2002年论述题)
  ①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现代课程,超越了智力本位的课程观,强调通过课程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的完整性目标,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宗旨,从而实现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②强调加强基础。轻裘缓带提高公民基本素质和基本素质和基本学习能力,要求加强基础性、范例性,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要求扩大理论知识的比重,克服传统学科课程学科间缺乏联系的问题,体现综合性;要求课程中充实现代科学的成果,删除陈旧的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③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创造性。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并尽量让学生观察、动手,手脑并用,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
  ④重视个别差异。各国课程设置都表现出较大的弹性,便于老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便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
  ⑤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⑥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2、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我国的课程改革大多是对原有的不合理的单一的课程结构,陈旧的缺乏理论尝试的教材内容,以及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的旧有课程模式的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这些改革取向。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未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应克服要么过分强调修改发民忽视应承担的责任,要么过分强调社会要求而忽视修改发展的片面性,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现代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将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基础教育应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而且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并为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类型结构单一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除学科课程外,还开设了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同时,给予选修课程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更大的空间。均衡科目结构,使传统佑护学科的比例适当降低,使得课程结构中各科目间的比例较为均衡,同时,有利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增强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选择。
  (3)在课程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的敏繁、难、偏、旧的状态,既要体现内容的基础性,又要及时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的关系;既要精简内容,又要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等等。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改变为长期以来将接受学习的方式单一化、绝对化,甚至将其沦落为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老师讲授虽然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主张老师能够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的定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国家集中管理课程的善,赋予地方和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调动地方和学校主动开发和建设课程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
  (6)改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的和全面的评价,鼓励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有效手段。

  更多备考辅导>>

  2014年教育硕士教育学日常练习题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硕士考前辅导资料第三章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