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知识点精讲3

发表时间:2011/11/22 10:25:3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知识点精讲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第二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重点难点章节

考纲要求:

1.充血和淤血

(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2)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2.血栓形成

(1)概念(2)血栓形成的条件(3)血栓的类型(4)血栓的结局

(5)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3.栓塞

(1)栓塞与栓子的概念(2)栓子的运行途径(3)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

(1)概念(2)形成的原因和条件(3)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讲义内容:

一 充血和瘀血

1.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加称为充血。

(1) 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输入量过多,使局部含血量增加,称为动脉性充血,属于主动充血。

(2) 类型:生理性充血与病理性充血

ø 生理性充血: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和代谢增强的需要而发生的充血,如进食后胃肠道充血,妊娠期的子宫充血。

ø 病理性充血:病理状态下的充血,最常见于炎症反应早期,细动脉扩张充血,局部组织变红(致炎因子引起神经轴突反射使血管舒张神经兴奋及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局部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细动脉反射性扩张充血。如抽腹水时。

2.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或静脉血充血,属于被动过程。

(1) 原因

ø 静脉受压:静脉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组织淤血。如妊娠子宫压迫髂总静脉引起下肢静脉淤血。

ø 静脉腔阻塞:见于静脉血栓或瘤栓形成。只有当静脉腔阻塞而又不能通过侧枝回流,发生静脉性充血。

ø 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不全,导致肺淤血,如瓣膜病、高血压病后期及心肌梗死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引起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肝、肾和下肢器官淤血。

(2) 淤血的病理变化:血液淤积在扩张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的器官和组织体积增大;淤血区血液流动缓慢、缺氧、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性血红蛋白增大,淤血脏器暗红色;毛细血管淤血导致血管内流体静脉升高和缺氧,通透性增加,漏出液潴留在组织内,引起淤血性出血,光镜下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充盈,可见出血,间质水肿。

(3) 常见器官淤血

ø 肺淤血:多由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造成肺淤血。肉眼:肺脏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或棕褐色,质地硬,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光镜:急性肺淤血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慢性肺淤血时,可见肺泡壁增厚及纤维化,肺水肿,肺出血,并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肺脏褐色硬化。临床上明显气促、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ø 肝淤血:见于右心衰竭,肝静脉回流受阻,致使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急性肝淤血肝脏体积增大,暗红色。镜下: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坏死,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慢性肝淤血,肝小叶中央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相连,而肝小叶周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如同槟榔切面,称为槟榔肝。光镜下:肝静脉、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中央部肝细胞因缺氧及受压发生萎缩坏死,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长期肝淤血致淤血性硬化。

(4) 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ø 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

ø 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

ø 脏器硬化(长期淤血所致)

例题:淤血时扩张充盈的血管主要是

a. 动脉 b.静脉 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d.小静脉及毛细血管 e.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

答案:d见淤血定义,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二 血栓形成

1. 概念: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管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互相聚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2. 血栓形成的条件

(1)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正常情况下,完整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但内皮损伤或激活时,引起局部凝血。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是否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vii,启动外源凝血途径。凝血过程的启动中,血小板活化极为重要。

(2) 血流缓慢或涡流:正常血流动力学使血液保持正常流速,维持正常轴流。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流中的中轴(轴流),其外是血小板,最外是血浆(边流),阻止血小板与内膜接触激活。血流缓慢或涡流,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血流缓慢使轴流扩大,边流变窄或消失,增加血小板与血管壁接触的机会;涡流常见于动脉瘤、心室壁瘤和心房纤颤的心房,引起血栓形成,涡流的离心力增加血小板与血管壁增加的机会,促进其粘附。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常发生于心力衰竭、久病或术后卧床者。

(3) 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增多或黏性增加、凝血因子合成增加或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或产后大出血患者。组织严重损伤、晚期肿瘤和内毒素休克情况下,血小板数目和黏性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增高,组织凝血因子及抗凝血因子浓度减少,血液高凝,表现为动、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脏赘疣性血栓形成及dic。、

常是各种血栓形成条件同时存在,导致血栓形成。

3. 血栓类型:重中之重

(1) 白色血栓:血小板+纤维素,见于血栓头部,及心瓣膜血栓,称为血小板血栓。

(2) 混合血栓:层状结构,血小板小梁、纤维素及纤维素网罗的大量红细胞交替排列构成。见于血栓的体部。

(3) 红色血栓:主要见于静脉内,是血液成分的凝固,可见纤维素网罗的大量红细胞,见于血栓尾部,可脱落形成栓塞。。

(4) 透明血栓: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又称微血栓或纤维素性血栓,由纤维素构成。常见于dic,发生于微动脉毛细血管或微静脉内。

4. 血栓的结局、

(1) 血栓软化、溶解、吸收:因纤溶系统及中性粒细胞崩解释放溶蛋白酶而软化,并逐渐溶解,有时可造成栓塞。

(2) 血栓机化:由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成肉芽组织,取代血栓,称为血栓机化。机化过程中,水分吸收,血栓干燥收缩出现裂隙,新生的内皮细胞覆于表面,形成血管,相互吻合沟通,可使完全阻塞的血管腔再通。、

(3) 血栓钙化:钙盐沉积于血栓,发生于动脉或静脉内,形成静脉石或动脉石。

5.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少数情况下有利,多数情况下有害

(1) 有利的方面:对破裂血管起堵塞破裂口作用,阻止出血,对机体有利。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底部血管形成血栓,避免大出血。

(2) 有害的方面:占绝大多数

ø 阻塞血管:动脉血栓,未完全阻塞时,引起局部缺血性坏死,如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静脉血栓,若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枝循环,引起局部淤血、出血或坏死,如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肠出血性梗死。

ø 栓塞: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阻塞相应血管。心瓣膜上的血栓最易脱落成为栓子。若含有细菌,则可引起栓塞组织败血性梗死或脓肿形成。

ø 心瓣膜变形:心瓣膜血栓机化后,引起心瓣膜粘连、变硬和变形,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ø 广泛性出血:dic时,组织广泛坏死,出血全身广泛出血或休克。

例题:透明血栓多见于

a. 大动脉 b. 小动脉 c.微循环小血管内 d.小静脉 e.大静脉

答案:c,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动脉毛细血管及微静脉内。均属于微循环血管。

相关文章:

201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华汇总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资料

更多关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试题    考试报考条件   考试培训    最新考试动态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