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点:呼吸衰竭

发表时间:2011/5/31 10:54: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要点:呼吸衰竭

一、基本知识

(一) 概念

本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在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或伴有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等因素。

(二) 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类

(1)Ⅰ型:缺氧而无CO2潴, 留(Pa 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

(2)Ⅱ型:缺氧伴CO2潴留(Pa O2<60mmHg,PaCO2>50mmHg)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病程分

(1)急性呼吸衰竭

(2)慢性呼吸衰竭

(三) 临床表现

1.病史和体征

 (1) 病史:呼吸困难,伴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慢性缺氧多表现为智力或定向力障碍。C02潴留常表现为先兴奋后抑

制的现象,可发生肺性脑病。

(2) 体征:发绀。CO2潴留使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湿暖多汗。可有球结膜水肿。

2.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二、诊断要点

1.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其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

2.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3.动脉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4.除外心脏内解剖分流等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

三、鉴别诊断

1.引起呼吸衰竭病因的鉴别;

2.各原发性病有其临床和辅助检查特点,可资鉴别。

四、进一步检查

1.明确原发病的相关检查。

2.呼吸衰竭诱因的检查:感染的病原学检查等。 

3.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评价。

4.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

五、治疗原则

1.保持气道通畅:抗感染、祛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PaO2>60mmHg或SaO2>90%。Ⅱ型呼衰应持续低浓度给氧。

3.改善通气:支气管舒张剂、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包括无刨通气)等。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5.防治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

6.营养支持。

六、例题

病例摘要:男性,36岁,高热、咳嗽、气促4天。

4天前受凉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最高体温40℃,伴寒战。痰为脓性,少量痰中带血,伴气促。静脉点滴“头孢素”无明显效果。近1天咳嗽及憋气加重,并出现意识模糊。发病来食欲差,尿量减少。既往体健,发病前2天从外地旅游归来。

查体:T 39.5℃,P 89次/分,R 30次/分,BP100/75mmHg,急性病容,神志模糊。烦躁,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口唇发绀。双下肺叩诊浊音,右下肺明显,并有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双下肺少量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9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右下肺为著,未见积液征象。血WBC 14.5×109/L,N 90%。血气分析pH 7.48,PaCO2 31mmHg,PaO2 48mmHg,HCO3 -19mmol/L。

初步诊断:双下肺炎,I型呼吸衰竭。

诊断依据:

1.急性起病,高热、寒战,咳嗽及脓血痰。

2.右下肺实变体征,双下肺湿性啰音。

3.血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4.胸片示双下肺片状阴影。

5.I型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诊断。

鉴别诊断

1.不同病原所致肺炎的鉴别:可进行痰的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查;

2.急性肺脓肿:有大量脓臭痰。胸片可见空洞和液平。

3.干酪性肺炎: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胸片可见不规则空洞,痰结核杆菌阳性。

4.非感染性肺病:

进一步检查

1.痰培养十药敏,痰涂片革兰染色找结核菌。

2.血培养十药敏。

3.非典型病原的血清学检查。

4.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

5.必要时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除外非感染性疾病。

治疗原则

1.休息、吸氧、退热治疗。

2.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4.机械通气治疗。

编辑推荐:

2011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与考试时间安排

考生必看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报VIP班送新版教材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