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撰谈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背景

发表时间:2010/2/27 10:46:07 来源:本站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郭若虚先生——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司司长,全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创始人。 
    以下为郭司长撰文: 
    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势在必行 
    从2001年开始,我国实行了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的质量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它得到了广大质量工作者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也引起了全社会、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今天,当这一制度在日臻成熟,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声音。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质量管理工作,经历了这一制度诞生全过程的人,有些想法想说出来,仅让大家了解一个制度的诞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便更加重视它,爱护它,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正成为世界潮流 
    世界上最早实行质量专业资格认可制度的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工作就创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当时佛罗里达州的马丁.马里艾特公司的奥兰多事业部,便兴起了一种叫做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活动。倡导者认为,造成产品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人自身的差错。这里所指的“人”,既包括生产者,也包括管理者,而管理者中,专门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自身的差错,比如把关不严,或者是统计数据的不准确造成的误判,或者使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往往对生产过程最终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这场运动的普及,随着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被人们所认识,大家开始注意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专业人员的素质,对一个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60年代的中期,美国质量学会设置了一种叫做“持证质量工程师”的考试、注册制度,要求在市场调研、开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验、销售服务等领域专门从事质量专业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规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只有通过统计、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的统一考试,符合条件的才允许上岗。这一制度的建立,立即引起了大公司的认同,像摩托罗拉、施乐公司等积极推行,很快就见到效果。此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陆续效仿。到了20世纪末,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省)先后建立了质量工程师的考试、注册和就业制度。通常具有这一资格的人再就业上更具有竞争优势。1999年我出访德国时,曾与德国质量学会的负责人就质量工程师的问题交换过意见,据介绍,德国已建立了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制度。负责人说,在德国,包括欧盟的一些国家,凡是有质量工程师“派司”的人不仅找工作有利,待遇上也胜过他人。2000年我到澳洲访问时,也听到澳大利亚标准化协会的负责人谈到类似的看法。可以说,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正成为世界潮流。 
    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时代的需要 
    毛主席同志曾说过,组织形式服从于政治任务。政体的变革是这样,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同样是如此。当人们对质量的认识还初在量变的过程中,还不了解质量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否决作用,是不可能做到重视质量,重视质量管理人才的培训和使用,重视质量管理组织的创新。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大量的事实,包括错误和挫折的教训,才会使人们变得情形和比较聪明起来,才会开始注意到应该把质量管理提到应有的高度,应该探求如何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由最初的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到全面质量管理,以至现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还在为吃饭的问题忧心忡忡,只有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才能在质量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上不断开创新局面。这种由时代特点决定的特性就叫存在决定意识。当然,意识一旦形成,你实实在在的重视了质量,质量也会对存在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竞争更加激烈、不断创新才有出路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国家、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质量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1994年,已经是90多岁高龄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用他对质量事业毕生的经历,在美国质量管理学会年会上坦言,如果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将加载史册,那么,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朱兰博士预言的质量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与提高竞争力的关系已变为现实。质量的世纪是需要大批合格的质量专业人员去为之奋斗。正是因为如此,重视质量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自然是提到了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也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Page]
    还应该看到,质量能促进或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向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质量管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创新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前面提及的零缺陷的管理。又比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新的要求在百万个机会中,缺陷数降至3.4个的六西格玛管理等等科学的管理方法,在今天的时代里,总是层出不穷,如果不具备相当素质的质量专业人员就无法学习、推行和实践。因此,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质量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外,质量专业的人员,除理论研究工作者外,基本上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他们需要参与企业质量工作的总体策划,具体负责落实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生产人员解决实际质量问题,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都要介入。对他们业务水准的要求是必须具有综合的业务素质,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既要有人品,坚持正义,实事求是,为人正直,大公无私,从全局的利益出发,又要勤奋,刻苦耐劳,经得起挫折的冲击,甘于奉献。仅有前者,没有后者,难以胜任肩负的使命;仅有后者,没有前者,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对这类人员的专门培训,进行考核,让有资格的人担当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无疑是有助于企业质量工作的开展。 
    早在1956年,DXP同志在党的八大报告上,就向全党的同志呼吁,“要特别注意培养精通生产技术和其它各种专门业务知识的干部,因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我以为,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在质量领域落实DXP同志指示的具体体现。 
    总之,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时代的需要,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1988年底至1989年春我在瑞典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时,桑德霍姆博士说过,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质量管理人员是不容易的。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我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质量从远古走来,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质量管理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开始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所接受。1992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质量工作大会和1993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我国第一部《产品质量法》,标志着我国的质量工作迎来了春天。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质量领域第一个跨世纪的《质量振兴纲要》,明确了质量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具有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这些重大的变革,既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推动了我国质量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时期。期间,许多学者、专家和有识之士从我国的质量管理现实情况以及世界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出发,陆续提出希望在我国设立质量工程师技术资格系列,有的编写出了培训教材。比如1994年由刘源张为顾问、张公绪任主编的《质量工程师手册》的出版,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作为一个质量专业资格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此同时,上海市等地和一些社团在积极酝让开展质量工程师的培训,国家质量工作主管部门也积极奔走呼号。1999年前,国家质量工作主管部门主要是认真借鉴美国,包括台湾省的做法,还与美国质量工程师培训机构交流培训、考试的内容和运作的程序,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开展工作构架的初步设想,着手起草相关文件和请示。鉴于这项制度的建立需要同时得到国家分管人事的部门和分管业务的部门的认可,而主管全国质量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管不了人,主管人的部门对具体的业务又不十分熟悉,需要反复与人事部门协商。1999年11初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质量工作大会以后,整个工作进展发生重大转机。当时,参会的刘源张同志以一个老质量工作者对质量工作的无限热忱,向朱总理写信反映在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这封信很快得到朱总理的批示,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极为重视,亲自与人事部的领导交换意见,工作进度大大加快。2000年上半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组团赴美国考察。考察团的人员回国后,把自己耳闻目见所产生的感受及对在我国应该建立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的意见,分别向人事部、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两个部门的领导一致认同。至此,筹建工作已近尾声,只待两个主管部门联合发文。 
    任何事情总是需要过程。有过程才有结果。这件事情过程后的结果是快慰人心的。但这一结果的到来是倾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倾注了老一代质量工作者的心血,倾注了广大质量工作者的心血。 
    现在,道路已经开通,广大质量工作者行进在这条大道上心情虽然开朗,但并不轻松。因为有许多与考试制度建立有关的一些问题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