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6年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综合知识考点:供应商选择与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6/1/18 14:56:5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考试大纲

1.了解供应商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2.熟悉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形式

3.了解互利的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益处

4.了解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

5.熟悉企业自产一外购的决策影响因素

6.掌握供应商调查的主要内容

7.了解供应商审核的分类和时机

8.熟悉供应商评价的基本原则

9.了解供应商评价的一般程序

10.掌握供应商选择的常用方法

11.熟悉产品质量要求信息和质量协议的基本内容

12.掌握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方法

备考重点

1.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对企业的影响

供应商所提供的零部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影响着顾客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典型模式

在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关系模式:传统的竞争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叫互利共赢关系。当然,许多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处于这两种模式之间的中间状态。

竞争关系模式主要表现为价格驱动,有一下特征:

(1)制造商同时向多家供应商购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保证供应的连续性。

(2)制造商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3)制造商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作关系。稳定性较差。

(4)制造商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少;

(5)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大多限于投标评估。

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这种关系模式有以下特征:

(1)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技术支持,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2)供应商参与制造商的新产品的早期开发;

(3)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4)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5)较多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

(6)共享因质量提升、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

企业通过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对于企业、供应商以及双方可以带来许多利益点。

3.供应商战略的确定

企业在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业务流程策划与再造等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哪些零部件需要自产、哪些需要由供应商提供,哪些供应商是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以及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企业的供应商战略确立的过程。

(1)企业自产与外购的选择

对零部件的自产和外购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供应商的总体情况。

企业选择自产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守技术秘密,防止核心能力流失;

②确保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和优异质量;

③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设备和人员;

④自产成本更低;

⑤尚无供应商可以提供所需的零件,或订货数量太少、没有供应商愿意接受订单;⑥合格供应源被竞争对手控制,或政府有零部件当地化率的要求等。

企业放弃自产而选择外购的原因同样也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人才和经验,没有能力自产;

②顾客指定了零部件的品牌;

③有优秀的供应商可供选择,企业自产无法与之竞争;

④所需零部件并非企业核心业务;

⑤原有供应商有能力扩展供应品种,无需企业自行开发;

⑥所需批量不大,或一次性需求等等。

(2)供应商的重要性分类

企业可以综合考虑零部件对产品影响的重要程度、零部件的市场情况,将供应商分Ⅰ,Ⅱ,Ⅲ三类,Ⅰ类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仅有一家或少数供应商可以供应;Ⅱ类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或者合格供应商为数不多:Ⅲ类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一般的影响,且市场上同类同级别的供应商较多。

(3)供应商关系定位

与供应商的关系选择可以与供应商的类别结合起来。对于第Ⅲ类供应商,通常可采用最简单的合作方式,即单纯的买卖关系。而对于第1类供应商,企业应倾向于与之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往往不限于单纯采购供货,还包括以项目方式提供服务、合作开发产品或服务项目,乃至指导协助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等。对于第Ⅱ类供应商,可以综合考虑供应商所供应零部件的价值、数量以及供应商的规模等因素,来进行适当的关系定位。

4.供应商选择的准备

供应商选择的准备是整个采购工作的起点。仅就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而言,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熟悉采购要求、研究拟采购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供应商评价准则。

5.确定潜在供应商群体

企业寻找潜在的供应商的途径有很多,较为常用的有: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名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供应商网站、行业协会网站、专业期刊报纸、贸易博览会、电话黄页等等。

6.潜在供应商的调查

在确定潜在供应商之后,企业一般还应对每个供应商进行独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需要根据供应商类型、采购价值和零部件的重要程度来确定,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高层领导及其声誉、员工数量与知识结构、厂房面积、主要设施和互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过去3年来主导产品销售量、销售收入与利润、主要客户名单、银行信誉等等。

(2)生产设备与检测设备;(3)过程能力与供货能力;(4)主要原材料来源;

(5)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

(6)遵纪守法情况;

(7)信息化水平。

7.供应商审核

(1)审核的对象和内容:对于Ⅰ类和Ⅱ类供应商,如有必要,可进行审核作为供应商选择的依据或确定哪些供应商可以优先成为供应商和战略伙伴。

一般来说,对新入选的供应商,企业在对供应商做了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对提供重要零部件、大批量供货或有可能成为供应商的主要供应商进行审核;对现有的供应商,主要是对批量提供产品的供应商;或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价审核。

(2)供应商审核的时机

对于待选供应商,一般来说,在批量供货之前要进行审核。对提供重要产品的Ⅰ类供应商,可将审核提前到产品试制阶段;有些产品特别重要或者投资额特别巨大,甚至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初期也可对供应商进行审核。

对原有的供应商的审核一般分为例行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审核两种。

(3)供应商审核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供应商审核一般分为产品审核、过程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三类。

一般来说,对供应商审核的顺序应该是,首先进行产品审核,然后进行过程审核,最后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8.评价与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原则

(1)全面兼顾与突出重点原则;(2)科学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9.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选择供应商的方法较多,一般要根据可选供应商的数量多少、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以及企业对所购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和时间紧迫程度来确定。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采购成本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另外质量与价格综合选优法正在引起更多企业的注意。

(1)直观判断法:是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并结合人的分析判断,对供应商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选择企业非主要原材料或零部件,或非常紧急的采购。

(2)招标法:是由企业提出招标条件,投标供应商进行竞标,然后由企业决标,与提出最有利条件的供应商签订合同或协议。

采用招标法,企业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但招标手续较繁杂、时间长,不能适应紧急订购的需要,有时企业对投标者了解不够,双方未能充分协商,造成货不对路或不能按时到货。

(3)协商选择法:即由企业选择几个合格的供应商,同他们分别就采购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交付方式、付款期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协商,再从中确定适当的供应商。

协商选择法选择范围有限,不一定能得到价格最合理、供应条件最有利的供应源,但产品质量、交货日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较有保证。

(4)采购成本比较法:对质量、交货期都能满足要求的供应商,通过计算分析针对各个不同供应商的采购成本,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供应商的一种方法。

(5)层次分析法: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约束条件、部门等来评价供应商。

(6)基于质量和价格得选优法:综合考虑价格和质量损失来优选供应商。

10.供应商数量的确定

企业如果需要考虑是否对某种零部件选择单一供应商时,应分析是否符合以下条件(9条中至少一条):

(1)当前只有一家供应商能够按企业要求提供该种零部件,企业别无选择;

(2)某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和价值具有绝对优势,其他供应商无法与之竞争;

(3)订单太小没有必要再分;

(4)同单一供应商合作可以获得额外价格折扣;

(5)需要与供应商结成伙伴关系并重新整合双方的业务流程;

(6)供应商对成为单一供应源十分积极,并愿意与企业全方位合作;

(7)采购零部件的生产需要高昂的先期投入,如开模费等;

(8)企业与某供应商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合作,而且双方都重视对方并对以前的合作非常满意;

(9)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方式,如准时制生产、自动补充库存、与供应商采用EDl的信息交流方式等。

正确认识到单一供应上存在的风险,企业要在综合分析零部件的重要性、成本、市场供应情况、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可靠程度,以及与供应商的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供应商的数量。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外购产品企业可以保持2--3个供应商,对于经营稳健、供应能力强、信誉好、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可以只保留一家。

11.产品质量要求信息与质量协议

(1)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信息,对企业来说是产品的设计输出,而对供应商来说是产品实现的设计输入。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信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提供给供应商的技术文件,即技术设计图纸、产品技术标准,尤其是企业的企业标准、样品及技术规范;另一方面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强制性标准。

对于产品质量要求信息,一旦双方确定以后,就作为产品契约的一部分,应按照双方约定的渠道和手段交接。

(2)质量协议,是企业对供应商质量控制的关键文件,是企业实施质量预防的有效手段。质量协议是企业与供应商达成的质量管理的契约,规定了双方在产品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监督、验收检验程序、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和责任区分、质量指标约定及违约责任、争议的处理等。

编辑推荐:

2016年质量工程师报考指南

2016年质量工程师报考条件

质量工程师考试 培训方案 高效通关

06—14年质量工程师考试历年真题汇总

(责任编辑:lqh)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