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4公选考试公共基础经济知识:市场机制

发表时间:2014/1/24 10:36:56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又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它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内在功能的总称。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供求优化配置资源和协调主体利益的机理,是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实现形式。

一、需求及其决定

(一)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并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欲望(在经济学中)。需求量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倘若只有购买的愿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或者只有购买的能,而没有购买的愿望,都不能形成有效的需求,在市场上发生购买的行为。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市场需求不高主要受制于购买能力,那么,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我国市场需求不旺主要受制于购泛愿望。因此,购买愿望是需求的必要条件,购买能力也是需求的必要条件。

(二)需求弹性

1.需求弹性的定义

当需求的各种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相应的需求量是正向变动还是反向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还是小于决定因素的变动幅度称为需求弹性。

2.广泛应用的三种需求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给生产者的一个启示是。由于人们的收入总是逐步提高的,要抢先发展生产需求收

入弹性大的产品。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及其大小,可将消费品分为:

①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其中,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的,称为奢侈品;需求量上升幅度小于或等于收入增加幅度的,称为必需品。

②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作劣等品。有些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也许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这里的劣等品,是按照需求收入弹性划分的,并不意味着它是假冒伪劣产品。

(3)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指有关产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某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即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有关产品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即:

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正负,可以将消费品分为:

① 替代品。当两种消费品可以互相替代时,需求交叉弹性必为正值。

② ②互补品。当两种消费品必须配合使用时,需求交叉弹性必为负值。需求交叉弹性告诉我们,市场交易必须眼观四路,耳昕八方:消费者不要只考察所需消费品的价格,也要考虑有关消费品替代品的价格;生产者不仅要研究自己产品如何定价,也要琢磨有关替代品或互补品如何定价。

(三)需求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决定因素很多,包括商品的功能、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各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以及广告宣传、消费信贷、利息率等。其中家庭收入的多少,是决定需求的首要因素。

二、供给及其决定

(一)生产与供给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指企业为生产所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四种。这四种要素是任何生产都不可缺少的,但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其重要性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核心要素是土地;在工业社会,核心要素是资本;在知识社会,核心要素则是智力。传统经济学将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不列入生产要素。其实,除自然资源外,资本、劳动、企业家都存在技术水平问题。在现代生产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因此,现代经济学日益将科学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列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2.生产量与供给量

在生产的基础上可以形成供给。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愿意销售并能够销售的数量。如果没有产品可供销售,自然谈不上供给,但是,如果由于价格不合意,企业不愿意出售,即使有产品也不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的供给,可见,生产并不等于供给。然而,从长期来看,生产毕竟是为了销售,生产量与供给量理应基本保持一致。

(二)供给弹性

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也有弹性,经常使用的供给弹性有:

1.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种产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即供给量的变化率与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

从企业角度短期来看,由于供给量的变动方向与自身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同,所以供给价格弹性为正值。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市场变化、资源开发、技术进步等原因。供给价格弹性可能为正,可能为零,也可能为负。

2.生产弹性

生产弹性是指总投入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幅度,即总产出的变化率与总投入的变化率之比。

根据生产弹性大于、等于还是小于1,可将经济规模的报酬分为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企业规模不应停留在递增阶段,更不要进入递减阶段,这是当代企业兼并的重要依据。

3.利润弹性

利润弹性是指产销量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利润的变动幅度,即利润的变化率与产销量的变化率之比。

在一定时期内,如粜市场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则利润弹性可以简化为毛利润(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与纯利润之比。这就是说,利润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固定资产,固定成本越大,利润弹性也越大,即当生产增长速度加快时,利润增长更快;反之,当生产增长速度下降时,利润下降也更快。我国的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多,负债利息多,固定成本大,这是形成速度效益型经济的重要原因。

(三)供给的决定因素

1.利润最大化

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利润是市场优胜劣汰的信号;企业利润越大,表示市场越需要这个企业,这个企业也才有条件更好地从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为社会多做贡献。否则,作为市场替代物的企业,反而会被市场所替代,只能淘汰。企业利润是企业总收益与企业总成本的差额,因此,供给的决定因素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总收益是产品价格与产品数量的乘积。取决于市场结构、研究

开发、产品质量、销售策略、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因素。当总成本一定时,力求收益最大。总成本是要素价格与要素数量的乘积,取决于要素质量、技术水平、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因素。

当总收益一定时,力求总成本最小。

2.财务分析

通过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可以一目了然地分析一个企业的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状况。企业由资产、负债和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所组成,这些要素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得到增减。财务分析既是一种服务活动,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当经营活动影响上述企业要素时,财务分析就要加以确认和计量,并将有关信息报告给企业管理机构以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

3.经济分析

财务分析是从企业角度分析的实有收支状况,而经济分析是从社会角度分析的应有收支,两者并不相同。

三、供求法则

(一)需求法则

1.边际效用

作为消费者的家庭之所以购买各种产品,是因为产品具有效用,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假定效用可以计量,则家庭消费一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有两个主要特点:

(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强弱正相关:

(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负相关。

2.需求价格

需求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实际价格,而是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

3.需求数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

需求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实际价格,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需求数量越少,需求价格越高;需求故量越多,需求价格越低。或者,反过来说,市场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下降,称为需求法则。

(二)供给法则

1.边际成本 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与其价格的乘积,构成总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称为边际成本。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增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由于各种投入的比例越来越不合理,每增加一单位这种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会逐渐减少,这叫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相应地,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量边际成本也会逐渐上升。

2.供给价格

供给价格不是市场供求决定的实际价格,而是生产者销售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所愿接受的最低价格。

3.供给数量与供给价格正向变动

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生产者的供给价格与供给数量的变动方向是相同的:供给数量越少,边际成本越低,供给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多,边际成本越高,供给价格也越高。或者,反过来说,更好理解一些:市场价格越高,供给数量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少。这不仅因为边际成本不同,而且随着市场价格上升,生产者剩余也会增加。供给数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称为供给法则。

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一)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状态,是假定其他因素暂时不变,只考虑产品自身价格对供求的影响而形成的。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法则和供纷法则就是同时作用予产品的两种相反力量:产品价格越低,产品的需求量越多,供给量越少;产品价格越高,产品的需求量越少,供给量越多。由于供求双方对产品价格反应的方向是相反的,导致市场产品不是供大于求,就是供不应求,二者很难达到平衡。

但是,供求法则最终能够使市场供求自动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过高,市场供大于求,产生剩余,便会迫使市场价格下降,导致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最终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果市场价格过低,市场供不应求,发生短缺,便会迫使市场价格上升,导致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少,最终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这时,市场上既无过剩,又无短缺,刚好出清,所以均衡价格又称出清价格。

(二)均衡变动

1.供求变动 (1)供给变动。产品自身价格以外的任一供给决定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使供给发生变化。

(2)需求变动。产品自身价格以外的任一需求决定因素发生变化,都会使需求发生变化。 2.价格变动

(1)当需求不变时,j共给与均衡价格反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正向变动。即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2)当供给不变时,需求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向变动。即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上升;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下降。

(3)当供求同时变动时,两者的变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两者的变动幅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要根据两者变动的具体情况而定:均衡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均衡数量可能增加或减少,也可能均衡价格不变而均衡数量变动,或者均衡价格变动而均衡数量不变。

五、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通过市场供求和市场均衡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通过市场机制可以调节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怎样才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市场的供求变化通过价格的涨落表现出来,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的信息会引导生产者扩大对该商品生产的投入,使资源向该部门流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的信息,会迫使生产者削减对生产该商品的投入,使资源流向其他部门。竞争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源在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流动,按照优先效率的原则进行。如果是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同一行业之间的竞争中,被淘汰的首先是低效率的企业;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占领市场份额最大的也是一些效率最高的企业。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社会资源总是向高效率的生产者集中。市场经济

正是通过市场的分配调节功能,把社会资源配置到需要而又能有效利用的部门和行业。

(二)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单独从一一个市场来厅,市场供求相等就达到均衡,但是,各个市场之间不可能彼此孤立,一成不变。任何一个市场的供求变动,不仅引起这个市场的均衡变动,也会引起相关市场的均衡变动,导致一系列无穷无尽的连锁反应。例如,如果煤炭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便会增加所有以煤炭为燃料的产品成本,使这些产品价格上涨;这些产品价格上涨以后,又会增加以这些产品为零部件的设备成本,使这些设备价格上涨;这些设备价格上涨以后,又会增加使用这些设备的煤矿成本,使煤炭价格进一步上涨。因此,单独一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均衡,称为局部均衡。

所有市场同时均衡,所有价格同时决定,称为一般均衡或者全部均衡。

从数学模型上可以证明,一般均衡状态的形成,表示所有资源都用于最佳用途,所有价格比例都是合理的,而且是唯一的。这就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都是研究经济系统如何运行的,为什么会这样运行,属于实证经济学。

2.福利经济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研究经济系统的运行是否符合既定的社会目标,属于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提出的三大社会目标是:最大的选择自由。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优的收入分配。帕累托认为:对现状的任何改变,如果能够增进每个人的福利,这种改变是有利的;如果减少了每个人的福利,这种改变是不利的;如果增进了一些人的福利,从而减少r另一些人的福利,就不能说这种改变一定是有利的。因此,他提出的资源配置最优状态是: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

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就不可能增加仟何人的福利,资源配置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改进的余地。有学者根据一定假设证明:一般均衡状态正是这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管制价格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石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通常都要制定一些微观经济政策,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种管制价格可以调节市场,从而调整供求关系,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1.管制价格与市场机制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产品的供求和价格随时都在自动调整。政府对价格实行管制,导致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不一致,破坏市场机制的功能,例如农产品市场,因为人121增加、国民收入提高等原因,需求将会增加,若供给不变,价格将上升。如果政府规定价格只能保持原有水平,市场就会发生短缺,出现排队、抢购等不正常现象。为此,政府必须向市场投放大量农产品,以弥补这个缺额,或者采取发配给券、定配给量、凭证供应等措施,限制需求量的增加,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反之,因技术改进、风调雨顺,农产品的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则价格必将下降。假设政府规定,农产品价格必须保持在原有水平,市场便会出现剩余,政府必须从事收购,消除剩余,或限制产量,以平衡供求。

2.管制价格与资源配置

管制价格是政府为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但管制价格的实施。

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辅以相应的经济措施,才能保持供求均衡和国民经济生活的安定。

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政府不准涨价时。生产者由于缺乏积极性而少生产一部分,消费者由于价格便宜而多消费一部分,两者之和是管制价格造成的数量短缺。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政府不准降价时,生产者由于获得超额利润而多生产一部分,消费者由于价格过高而少消费一部分,两者之和是管制价格造成的数量剩余。这两种管制价格都造成资源使用不当。

3.管制价格的种类

(1)最高价格。政府规定某些产品价格的上限,以便把价格压到市场均衡水平以下,抑制涨风。在战争期间,需求扩大,供给不足,发生通货膨胀,政府往往限定最高价格。平时,对房租、利率等也有这种规定。

(2)最低价格。政府规定某些产品价格的F限,以便把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水平以上,挽救跌势,如工资、农产品等,就有最低限价的规定。

(3)双面管制。政府对某些产品价格,既规定上限,又规定下限,只准在这个范围内上下浮动,目的是防止物价暴涨暴跌。

(4)绝对管制。政府对某些产品直接规定一种价格,买卖双方都必须按照这种价格交易,没有任何伸缩余地。如政府希望增加某种产品的供给,就可以直接规定较高的价格。为了保证人民的一般生活必需品的稳定,就可以直接规定较低的价格。

4.管制价格的影响

管制价格虽然对任何国家都是必要的,但是违背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原则,存在着一些不良影响:(1)产品质量变异。管制价格的结果,往往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例如,由于不准涨价,产品短缺,会使原来的质量标准下降,粗制滥造,缺斤少两,成为变相涨价。原来实行一系列售后服务,如送货上门、包换保修等,也会取消。

(2)产品分配不公。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价格本应提高,这时真正需要的人会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不太需要的人就不会购买,产品的分配比较公平。然而,由于不准涨价,使需求量不必要地扩大,造成产品短缺,导致排队或配给。这就使得本来真正需要的人,不一定能够买得到,而不太需要的人,反而能够买得到。

(3)黑市交易盛行。由于不准涨价,产品短缺,真正需要的人由于急需,愿以高价购买。由于不准降价,产品剩余,生产者会设法以各种方式变相降价。所有这些,都给不法商人以可乘之机,倒买倒卖,兴风作浪,黑市盛行。 

编辑推荐:

2014年公选考试公共基础经济知识考点汇总

(责任编辑:何以笙箫默)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