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四、国债
一、国债的基本含义
1、一国中央政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2、国债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1)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存在闲置资金;
(2)财政方面存在资金需要。
3、国债特征: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
二、国债的种类
(1)按发行地域:内债(国内资金总量不变)、外债(国内资金总量增加);
(2)借入到偿还债务时间:短期国债(1年内国库券)、中期国债(1-10年)和长期国债(10年上);
(3)利率变动:固定利率国债(发行时确定)、浮动利率国债(物价指数、市场利息率变化) ;
(4)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上市国债(自由买卖转让)、非上市国债 (到期获得本金和利息);
(5)国债债务本位:货币国债(债权债务关系以货币为计量)、实物国债 (实物作为债务本位、高通胀采用)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4、调控宏观经济(引导资金流向,调增产业结构)
四、国债的负担和限度
(一)从4个方面分析国债负担
1、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2、政府即债务人的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4、代际负担。
(二)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三个指标
1、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
2、当年新发行国债的总额;
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三)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两个指标
1、国债负担率:即国民经济承受能力;
表示:国债累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2、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我国的该指标计算口径有两种:
(1)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当年的债务收入额/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
(2)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当年的债务收入额/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额。
根据国际通用的控制指标,国债依存度一般以15%-20%之间为宜。
五、李嘉图等价定理
1、国债有害论观点:政府支出通过税收融资和通过发行国债融资没有区别,即税收和债务等价。
六、国债制度
国家为管理国债的发行、偿还和交易,调节经济活动,以法律和政策形式所确立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包括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
(一)国债发行制度
1、发行制度:由发行条件和发行方式构成。
2、国债发行条件:政府以证券筹集资金时所申明的各项条款或规定,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发行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等。
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发行方式。
3、国债发行的方式:
(1)公募招标:公开招标投标确定发行条件;
( 2)承购包销: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承销合同,实现国债销售任务方式;
(3)直接发行:亲自向特定发行对象(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推销国债;
(4)“随买”方式:小投资人发行不可上市国债方式。
(二)国债偿还制度:
1、抽签分次偿还:偿还期内分年度确定一定偿还比例,政府按国债券号码抽签对号;
2、到期一次偿还:到期后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兑付本息;
3、转期偿还:新发行国债偿还到期国债本息;
4、提前偿还:政府累积资金充分满足资金需求;
5、市场购销法:按国债行市适时购进国债,到期前逐步清偿。
(三)国债市场制度的构成
1、根据国债交易层次国债市场分为:
(1)国债发行市场: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2)国债流通市场:国债投资者变现的机会。
分为:
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形式运作;
场外交易市场:分散交易形式运作,包括柜台市场和店头市场。
2、证券交易所内国债交易分类
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
(1)现货交易(最普通、最常用的方式):成交(谈妥交易)=交割(交券付价);
(2)回购交易:债券持有人卖出一笔债券同时,签订协议承诺约定期以约定价格买回同笔债券,第一笔是即期交易,第二笔是远期交易;
(3)期货交易:以国债期货(将来)合约为对象交易;
(4)期权交易:交付期权费,到期有权买进或卖出的契约
七、国债市场功能
国债市场具有两个方面功能:
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采用固定收益出售和公募拍卖方式
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八、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一)我国政府性债务的分类与规模(多选)
1、分类:
(1)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由财政资金偿还
(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或有债务)
(3)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政府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或有债务)
2、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由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二)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中央政府债务实行余额管理,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审批。
(三)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1)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2)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报批: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
(3)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4)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
(5)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
(6)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
经济师备考策略和技巧不可或缺,好的技巧事半功倍>>>经济师考试备考策略及方法汇总
考生都在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