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5年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问答资料5

发表时间:2015/3/10 9:35:33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1、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依靠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上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从主观上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反思、加强实践锻炼)。

2、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第一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

第二,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的人,

第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第三,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第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第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第一,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第二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3、<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

答: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试分析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答:⑴教师中心论,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让主宰作用

⑵儿童中心论,代表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儿童中心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我们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答:(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编辑推荐:

2015年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问答资料4

教育硕士在线试题演练

教育硕士考试 疑难问题解答

(责任编辑:zs)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