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辽宁省阜新市2017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发表时间:2018/7/3 9:36:18 来源:互联网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2017年辽宁省阜新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本套试卷共100小题,目前已收录96小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0.5分,共13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第一次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因此,第一次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答案】D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我国实行的第个现代学制是()(易混)

A.壬寅学制

B.癸卵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5.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

【解析】“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该学制做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答案】A

【解析】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7.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积,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答案】B

【解析】略。

8.《学记)中说“不能节而施”。这体现了()

A.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村施較授学原则

D.巩国性教学原则

【答案】A

【解析】“不陵节而施”即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9.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则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答案】C

【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题干所述体现了形式教育论的观点。

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答案】D

【解析】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常考)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A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2.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组织了多样的教育活动

B.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C.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D.选择和培养了班干部

【答案】B

【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13.教学过程是种特殊的( )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答案】D

【解析】略。

14.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存在争论,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答案】C

【解析】略。

1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答案】D

【解析】题干大意为: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用在教育中,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16.近代教育史上,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答案】B

【解析】略。

17.一位老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的时候,采用了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酒大量碎纸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下雪的场景。其运用的直观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虚拟直观

【答案】B

【解析】模像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教师采用观看录像带并抛洒碎纸片的方式正是运用了模像直观这一直观手段。

18.下列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易错)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

19.《学记》中的“开而弗达”的思想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解析】“开而弗达”意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一思想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0.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

【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育性规律,D项正确。

21.有人曾提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易混)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A

【解析】“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了陶冶教育法中的环境陶冶法。

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A.六年制

B.九年制

C.十二年制

D.八年制

【答案】B

【解析】略。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不低于

C.低于

D.略高于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

A.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寄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故选A项。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的使命。

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

【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各级人民政席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A.高于

B.不低于

C.等同

D.低于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故A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A.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B.加速含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答案】ABCD

【解析】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8.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间接性

【答案】CD

【解析】略。

29.学校产生的条件是()

A.文字的出现

B.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C.体脑劳动分工

D.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答案】ABC

【解析】通过对为数不多的人类最早学校的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的产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30.义务教育的特点包括()

A.社会性

B.普及性

C.通识性

D.强迫性

【答案】BD

【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其中,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是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31.在我国,学校课程由____、____、____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常考)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课件

D.教材

【答案】ABD

【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32.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收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清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更新功能

C.传退功能

D.净化功能

【答案】AD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选择和净化,即教育的文化选择和净化功能。

33.学校中的表扬制度会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等观念。这表明教育具有()功能。

A.正向功能

B.显性功能

C.负向功能

D.隐性功能

【答案】AD

【解析】通过实行表扬制度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等观念,体现了教育的隐性正向功能。

34.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 )

A.复杂性

B.多样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ACD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有:(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易错)

A.领导权

B.方法

C.方针政策

D.目的

【答案】AD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

36.陶治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化城车政

C.艺术陶冶

D.座右铭

【答案】ABC

【解析】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治、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

37.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教育所指的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ABD

【解析】三结合教育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结合,共同发挥教育合力。

38.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B.救科书的编写由“教程”式向“学程”武发展

C.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

D.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探索的前沿问题

【答案】ABCD

【解析】编写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原则)包括:(1)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2)教科书的编写在内容上要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科书编写的内容还要呈现出许多时代特征。同时也要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教材内容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去旧补新,把科学上的最新成果补充到内容中去,并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反映出来。(3)教科书编写的形式要多样化。(4)教科书编写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不仅关心教师教的需要,更注重学生学的需要。

39.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是指()(常考)

A.知识与技能

B.能力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ACD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0.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设计的活动有()

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教育经验

C.组织教育经验

D.明确救育方法

【答案】ABC

【解析】泰勒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活动)包括:(1)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2)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课程评价/评价结果。

41.教师的社会地位一般体现为教师的( )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专业地位

D.职业声望

【答案】ABCD

【解析】一般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值、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四个方面构成。

42.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有(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ABC

【解析】略。

43.林尔巴特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在理论上创立了“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B.提出教学形式阶段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C.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D.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答案】BC

【解析】A项为杜威的教育理念,D项为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贡献。

44.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有()

A.直接的道德教学

B.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C.课外活动

D.市主任工作

【答案】ABCD

【解析】我国学校的德育途径有:(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4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包括()易混)

A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B.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C.明确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D.提出“近智教育”,主张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并试图建立分科数学

【答案】BD

【解析】A、C两项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46.下列叙述与《学记》有关的是( )

A.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B.孔子所著

C.提出“教学相长“原则

D.提出“长善教失”原则

【答案】ACD

【解析】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47.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下列有关“特朗普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主研究结合在一起

B.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

C.是个别教育与集体教学的综合形式

D.时间分配上大班上课占20%,小班研讨占40%,个别作业占40%

【答案】ABC

【解析】特朗普制的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时间分配上大致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故D项错误。

48.下列表述属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君子之教,喻也

B.因其材而施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答案】ACD

【解析】B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49.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方案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等领域。(常考)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C.信息技术教育

D.劳动与技术教育

【答案】ABC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坚持能力为重,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A.学会动手动脑

B.学会生存生活

C.学会做事做人

D.学会信息技术

【答案】AB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了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5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教学。

A.讨论式

B.合作式

C.探究式

D.参与式

【答案】AC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常考)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无故旷工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违法犯罪的

【答案】AC

【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立法宗旨是()

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B.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D.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ABD

【解析】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故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4.根据(中华人民和国教育法了的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

B.遵守法律、法规装

C.进中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答案】BCD

【解析】根据我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55.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条文的意义阐述,正确的有()

A.凡年满七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D.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答案】BC

【解析】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故A项说法有误。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

5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保障经费投入”部分有一些相关论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B.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2 %

C.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D.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

【答案】ACD

【解析】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而非4.2%,B项错误。

教育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学派的学习理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答案】A

【解析】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因此各家各派的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同解释上。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处在()阶段。(常考)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C

【解析】小学生的年龄大都在6~ 11岁,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故C项正确。

3.人们常说的“少年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1)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些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如有的儿童,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但绘画能力却很差,而有的儿童则正好相反。(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4)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故D项正确。

4.如果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根据题干的描述,A项正确。

5.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完成情况的监控以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易错)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和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已的速度和时间等。根据题千的描述,故B项正确。

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抑制现象

B.高原现象

C.挫折现象

D.起伏现象

【答案】B

【解析】练习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7.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称为()(常考)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符号学习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下位学习的概念。故A项正确。

8.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婴儿期与青春期。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不均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表现在: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经历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一岁左右,第二个高峰期是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比其他阶段快得多。另一方面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9.根据挨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C

【解析】6~ 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10.在科尔伯格有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成水平

【答案】B

【解析】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故B项正确。

11.某一学生害怕老师,说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的需要的满足。

A.求知

B.尊重

C.归属与爱

D.自我实现

【答案】C

【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它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员、有归属感等。

12.读书时遇到段读不懂,你或许会慢慢地再读遍,也成许会寻找其他线索,这属于()

A.认知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C

【解析】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等这都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13.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易错)

A.内潜性

B.客观性

C.简编性

D.观念性

【答案】B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一般而言,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14.“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讲出的多”说的是()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隐性知识

【答案】D

【解析】隐性知识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但难以言传和难以用符号表达的知识。因此说“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讲出的多”。

15.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下列四种情况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归因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

B.运气好坏

C.任务难易

D.努力程度

【答案】D

【解析】略。

1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现了()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答案】B

【解析】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2)想象的道德情感;(3)伦理的道德情感。

17.提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答案】B

【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1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

C.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答案】D

【解析】学生在学校中的有意义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因此D项说法正确。

19.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常考)

A.教师的人格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知识

D.教师的期望

【答案】D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0.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县有()的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具有主观性的特点。故A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有()

A.命题

B命题网络

C.表象

D.图式

【答案】ABCD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重要形式。

2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主要由()构成

A.意识

B.潜意识

C.本我

D.自我

【答案】CD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23.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学习规律有()(常考)

A.习得律

B.消退律

C.没化律

D.分化律

【答案】ABCD

【解析】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规律有:(1)泛化与分化;(2)习得与消退;(3)恢复。

24.对小学生进行正强化的方法主要包括()

A.撤销处分

B.表扬

C.对成绩的认可.

D.奖状

【答案】BCD

【解析】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A项撤销处分属于负强化。

25.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常考)

A.强化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BCD

【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26.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特点的是()

A.客观性

B.观念性

C.展开性

D.外显性

【答案】ACD

【解析】操作技能具有以下特点:(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7.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A.明察秋毫

B.一心多用

C.举二反三

D.触类旁通

【答案】CD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28.下列属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关键词有()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答案】ABCD

【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9.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管理

【答案】BD

【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故选B、D两项。

30.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把学习划分为(、)

A.有意义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AD

【解析】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31.联结—试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有()

A.效果律

B.准备律

C.分化律

D.练习律

【答案】ABD

【解析】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2.下列选项中,属于负强化的方法的是()(常考)

A.批评

B.取消家庭作业

C.讽刺

D.取消罚站

【答案】BD

【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故B、D两项正确。

33.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求知欲

B.获得高分

C.兴趣

D.获得好名次

【答案】AC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而产生的动机,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而产生的动机,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故A、C两项属于内部动机。B、D两项属于外部动机,故不选。

34.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A.物质性

B.观念性

C.展开性

D.内隐性

【答案】BD

【解析】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5.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常考)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BCD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36.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答案】BCD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A项属于认知策略。37.根据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速度,可将学生的认知风格分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答案】CD

【解析】略。

38.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有()(易错)

A.支架式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随机进入教学

D.程序教学

【答案】ABC

【解析】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1)抛锚式教学;(2)支架式教学;(3)随机进入教学(随机通达教学);(4)自上而下的教学。

3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的描述上

A.知识观

B.学习观

C.学生观

D.态度观

【答案】AB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建构主义知识观。(2)建构主义学习观。(3)建构主义学生观。(4)建构主义教师观。

40.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将知识学习分为()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AB

【解析】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相关推荐:

2018年各地特岗教师考试报名时间

(责任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近期直播

免费章节课

课程推荐

      • 一级消防工程师

        [协议护航班]

        7大模块不过协议退费

        1900(起)

        了解课程

        715人正在学习

      • 一级消防工程师

        [冲关畅学班]

        5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模块 校方服务

        1080起

        了解课程

        682人正在学习

      • 一级消防工程师

        [精品乐学班]

        3大模块 准题库高端模块 校方服务

        680起

        了解课程

        682人正在学习

      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