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公选干部面试采用大评委制

发表时间:2014/4/15 17:00:0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关注中大网校微信
关注公众号
北京公选干部面试采用大评委制
  北京公选干部面试采用大评委制 “德”摆第一位 单位同事、服务对象将组成群众代表打分
  - 变 化
  与此前9次公选相比,本年公选呈现两大变化。 
  此前各年公选,45岁多为任职资格的分界线。但本年公选,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位,年龄限制已放宽至“不超过48岁”,196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者,均可报考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教委副主任等“热门”职位。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年龄上浮三岁,是北京15载“公选”摸索出的经验。45岁—48岁正值人生黄金期,工作经验丰富,入选后经3—5年磨练,如升任正局级,也不过五十二三岁,还有6、7年的任职期。如果“删除”这一年龄段人才,很可惜。
  此外,自2008年公选起,面试环节引入单位同事等人员作为“考官”。在此基础上,本年“公选”,面试将采用“大评委制”,评委成员除了考官,另设“两代表一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由所在单位同事、服务对象(如所在单位的对口单位)组成群众代表,群众代表比例将超过考官。每一名评委均有相同的打分权限。
  考核还将设“参考项”,即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测试、外语水平测试,“参考项”成绩虽然不计入考试测评综合成绩,但将为最后一道环节———组织考察,提供参考依据。
  “考官对参选者比较陌生。”汪玉凯表示,加入所在单位同事、服务对象等相对熟悉的人员,“考核更精准,减少误判率“。
  公选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
  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刘宇辉说,公选领导干部“德”摆第一位
  - 对 话
  4月19日发布会,系由北京市党委部门新闻发言人首次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刘宇辉首度以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公开亮相。据其介绍,本年内,北京18区县党委组织部门都将陆续设立新闻发言人,搭建组织系统、媒体之间的沟通平台。
  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刘宇辉说,公选领导干部“德”摆第一位
  刘宇辉 1967年生人,法学博士,现任市委组织部新闻发言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此前曾任朝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新京报:会考试未必会做事,对“公选”一直有这样的质疑。今年公选如何规避?
  刘宇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领导干部的德摆在第一位,通过干部的实绩,看德才。这次推行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测评体系,考题涉及、考核方式,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考素质”转变。“扩大民主、群众公认”原则贯穿全过程,考察对象在媒体在媒体上公示,并扩大考察谈话范围,实行延伸考察。
  新京报:公选干部都有一年任用期,正式任命后如果不适合,将被免职。此前9次公选,不适合、免职者占多大比例?
  刘宇辉:选拔过程中,我们一直追求人才与岗位的最大匹配度、最大适合度,所以,近几年总体情况不错,绝大多数都能胜任并且表现出色。不适合人员,我们会调整方式,另行安置。
  新京报:“竞争性上岗”这一干部选拔方式,公众普遍认可。除了“公选”,还将推行哪些“竞争性上岗”选才模式?
  刘宇辉:北京正在制订“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对人事制度改革将有具体设计。除了公开选拔,竞争性上岗还有差额选拔、公推直选等其他方式。
  9次公选选出1个市领导17个正局
  - 背 景
  据市委组织部统计,自1995年首次“公选”至上次“公选”(2008年公选),共选出164名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现绝大多数已成为各部门、单位的领导骨干,其中1人已成为市级领导干部;17人成为正局级领导干部;6人为国有企业正职领导。
  164人任职时平均年龄40岁(最大49岁,最小30岁),均具有大本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2名,占68.3%;女干部27名,占16.5%;党外干部30名,占18.3%。
  据市委组织部通报,2008年公选结束后,4名经过考察、未被任用但条件成熟的干部,后被任用到其他空缺岗位;31名进入考察未任用但符合后备干部条件者,去年已被列入副职后备干部。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2页,当前第1页  第一页  前一页  下一页
最近更新 考试动态 更多>

考试科目